豫西民间婚俗中的宝瓶壶及其演变

时间:2022-10-28 08:30:15

豫西民间婚俗中的宝瓶壶及其演变

河南西部,简称豫西,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平原。它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曾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豫西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涉及文学、宗教、艺术、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这里,我们仅谈豫西婚俗艺术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一、“宝瓶壶”的由来和在婚俗中的作用

在豫西婚俗中,宝瓶壶是女方陪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女方带人男方家中,大多数为一对宝瓶壶,瓶内置五宝、五谷、五药、五香等20种物。寓意太平有像、五谷丰登。宝瓶壶用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蒙好口,用红毛线或五色线扎好。此壶一般由新娘娘家的一位童女捧来或新娘端在手中,是保佑新人四季平安,分别摆设在条几两端。《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新郎贾宝玉用桃木箭朝轿门连射三箭,新人双手捧着保平壶,由女宾相扶出轿来,新郎新娘并肩而行,跳火盆,跨马鞍,双双来到香案前,屈膝跪在红毡上,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立起身来,夫妻对拜。送人洞房。”此段记述,正是当时新婚风俗的有趣写照。

追溯宝瓶壶的源流,最早在佛家经籍中出现,宝瓶也为佛家“八吉祥”之一,表示智慧圆满不漏。瓶梵语音译迦罗奢,又称如意瓶,吉祥瓶。观音菩萨常带甘露净瓶,上插杨柳枝,瓶中盛着甘霖圣水,用此普救众生。佛教中还有瓶雀之说,以瓶喻形体,以喻精神。雀在瓶中,则精神包于形体之内,瓶破雀飞,比喻形毁而神不灭。宝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意念,是精神上的寄托。

宝瓶壶用在民间,多为中国的婚礼中的礼器在婚礼中使用,象征繁殖。最初的宝瓶壶材料多样,有铜的、锡制的、瓷的,后来吉祥、平安的寓意已被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瓶”与“平”同音,所以花瓶的吉祥意义也多取为“平安”的祝愿。瓶上画有四季花朵象征“四季平安”;画有如意,象征“平安如意”。后来,宝瓶的内涵也延伸开来,曾有俗语:“铜镜照妖箭镇邪,宝瓶壶内降妖魔。”一来保佑平安;二来伏魔降妖,收服天魔外道,凶神恶煞,妖言邪咒,罗刹恶魔,由此烦恼皆除,身心安乐。《清稗类钞》中记载,“新婚舆至门,新妇下轿时,必手抱宝瓶,或左手金、右手银,以示其非空手来也。又必口含苹果,谓平安也。”清代,抱宝瓶壶的婚俗,是从东北、北京等地的满族婚礼习俗沿袭而来,宝瓶一般为木制或锡制,其形式似花瓶或似壶。内装金银、纸钱、金银小如意、珍珠、金银米(黄白米)等。瓶口覆以红绸或红布,用五色线扎之。成婚之日,新娘至男家下轿后,由主司迎亲的妇女将它递给新娘抱于怀中入室上坑。象征婚后多福多财。新娘回门前―二日晚上,新婚夫妻对坐炕上,以手拉衣服下襟相搭成兜状,由一年长妇女拿着婚礼时新娘所抱之宝瓶,向他们两人的衣襟内左右各倒三下,接连三次,同时口念“一倒金,二倒银,三倒儿女一大群”。倒毕。以瓶内所装之金银米(黄、白米)熬粥,称金银米粥,令新人食之。象征新婚夫妇多福多禄多子女。

二、宝瓶壶的造型制作与寓意

清代以前全国各地宝瓶壶造型大致相同:如瓶或壶,有的构造为上下两个圆台中间很细,还有阔口鼓腹圆地的,有的带双耳,也有不带耳的。

到了清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外国物品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尤其是中国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间刺绣更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鼎盛时期,刺绣宝瓶壶也就出现在民间艺术中。刺绣宝瓶壶含有了丰富的民间民俗的理念和吉祥的寓意,雅致有趣,想像力丰富并赋予生命力。挂于床头或墙壁之上,不仅仅用来保佑平安,而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刺绣宝瓶壶的出现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民间的风俗习惯给民间刺绣创造提供了充分度展示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又给当地的民风、民俗融入了美好、神秘的色彩。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或是通过字音相同的“谐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豫西地区的民间风情,如“莲生贵子”、“喜鹊登梅”、“麒麟送子”、“鸳鸯戏水”、“并蒂莲花”、“凤凰戏牡丹”、“鲤鱼穿莲”、“百鸟朝凤”、“凤戏牡丹”等等,并且完整地保留、继承了刺绣的传统技法。民间刺绣代表性的针法是“拉锁子”、“辫子绣”和“打子绣”。除此以外,经常使用的针法还有“包针绣”、“纳纱绣”、“平针”、“盘金”、“补绣”等等传统技法,其别引人注目的是“绷花”和“补绣”技法。“绷花”,是以针引单线,廖廖数针作放射状,绣出生动的花朵,虽属辅助技法,但却在绣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补绣”,在绣品中运用更为广泛,其特点是能使绣出的物品,产生一种浮雕的效果。“补绣”又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填补绣”,其手法类似“叠绣”,是采用布,绸或其他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图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针将图案花边周围锁边绣牢,从而使图案纹样凸起,出现立体的效果。“挖补绣”,技法较为复杂,通常以白色为底,再以黑、青色布剪成所需纹样,用刀刻去图案不需要的部位,并在缕空处衬以鲜艳的各种布料,这种挖补绣法,在黑色纹样中衬托出色彩鲜艳的图案,对比强烈、明快,更出效果。“留边叠绣”,此种绣法技法繁杂,其手法是先将剪好的原样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贴起来,再拼贴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为主),再用各种色彩线,由图案中心向外用平针绣实。绣制时,在纹样的边沿均匀地留出一条细线,白色的轮廓衬托在色彩缤纷的图案底料上显得十分别致。

总之,“宝瓶壶”以其庄重典雅的形式,融入丰富的寓意深刻的各种吉祥纹样,表现出人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宝瓶壶”的物化象征与观念意识的现实意义

“宝瓶壶”从释家的“八吉祥”之一,演变为中国传统的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礼器,经历了千余年漫长的历史。在此期间,不管是从释家最早的“如意瓶”、“吉祥瓶”还是盛满甘霖水插杨柳枝的“甘露净瓶”,实际上都是以形毁而神不灭的崇高意识而存在的。这种意念的存在是以精神为寄托的,刚好迎合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挣脱封建意识枷锁,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理念。如从“宝瓶壶”实有物质形式的出现,人们以瓶内置五宝、五药、五香等物质,寓意太平有象、五谷丰登,抑或盛入金银小如意、珍珠、金银米等,象征到婆家后倒金流银这种生活的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满足。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以小物质形式来象征大观念的类比和寓意,已经失去了它诞生初期美好的现实意义。而实际需要的是以简便的外在形式对内容上做更高层次的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以丝绸刺绣的布质形式时宝瓶壶”出现了口他们以外在的平实的形式演变,取代了复杂的宝瓶壶结婚礼器的存在,他们从形式上把这些原来物质的东西给予了简化和淡化,而在实际内容上,又赋予了新的寓意,从而达到人们心灵上的满足。“宝瓶壶”通过民间艺人擅长运用的艺术语言,表达出了具有创意性的构思,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视觉艺术品。这种物品从形式上是根植于传统艺术美的再创作,在内容上则达到了从物化象征与观念意识的合一,并在民俗文化中得到了满足和认可,使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社会物质满足欲望的羁绊,又表达了对人生永恒定理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正是这种从物质到意识质的飞跃,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衍生和发展,“宝瓶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上一篇:大自然的精神表述和本质揭示 下一篇:中国油画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