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窑洞民居的资源优势与价值属性探析

时间:2022-09-18 10:23:32

豫西窑洞民居的资源优势与价值属性探析

【摘要】客观分析评价豫西窑洞民居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其宝贵的使用价值,着重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建筑艺术、生态改造和开发利用五个方面研究其价值属性。

【关键词】窑洞 优势 价值

一、豫西窑洞民居的资源优势

(一)豫西浓厚的文化积淀

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块宝地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有着灿烂多彩的浓厚的中原文化。作为中原文明的中心,河南拥有许多古文化遗址,而这些遗址在河南省窑洞村落分布的区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灵宝、巩义、洛阳、陕县等地皆蕴藏着丰富的古风韵味。比较有代表性的遗址有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址、唐三彩遗址、黄帝陵以及北宋皇陵等。

(二)生态性与地域性特色突出

1.因地制宜。豫西窑洞民居地处黄河流域,具有明显的地理环境优势,黄土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结合当地气候干旱的特性,靠山吃山,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土”文化。

2.充分利用地理资源。豫西窑洞结合在当地多是黄土地质这一特性,采取横向挖掘取得居住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始黄土地的作用与功能,构建出窑壁、窑顶,甚至可以利用土资源制作土台、土踏步等家具、设备等。

3.建筑空间冬暖夏凉。无论是靠崖窑还是天井窑,其基本构造都有着原始穴居的影子,深入地下空间,窑壁与窑顶等土质层厚实,使得窑洞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暖功能,洞内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说是天然的空调,整个室内环境能够保持冬暖夏凉。

4.和谐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窑洞民居建筑遵循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原则,充分体现出黄土高原原始的生态性,讲究地利、人和,强调保护自然,走进自然。

二、豫西窑洞民居的价值属性

(一)历史文化价值

马克恩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豫西地区的人类居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豫西地区陕塬上的小南塬、庙上村、人马寨、窑头等仰韶文化遗址也有许多处。窑洞民居特有的居住形式以及其建筑风格不仅记录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是特定历史时代的证物,而且成为了后来人鉴往知来的重要物证,它的存在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地域文化价值

作为中原文化发祥地和中心地区的河南,以黄河为依托,地理优势明显,渗透面广,造就了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种文化特色对中原地区人民的思想意识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河南民居建筑的造型与结构细节处理方面而言,明显体现出与周边文化的融合,其地域文化特征显著。没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便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古民居具有地域限制性,是一定地域的环境、历史和文化的综合体。

(三)建筑艺术价值

现代建筑美学原则讲究自然、和谐、生态,窑洞民居依山靠崖,识土挖洞,注重原始生态性,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地取材。从建筑构图理论的空间体量分类来讲,豫西窑洞民居是属于多有内部空间体量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适应于减法法则。窑洞民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具有浓郁的风土建筑特色。其建筑功能合理,古朴淳厚,结构与建筑融于一体,内容与形式统一,妙据沟壑,深潜土原,有自己的分布规律,表现出独特的规划面貌。

1.装饰手法生活化。进入窑居村落,不见行人,只闻犬吠,庭院中的绿树,窑顶上的麦垛,收获季节金色的麦穗子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光芒,家家院落里一串串鲜艳夺目的辣椒让人似乎闻到了农家饭菜的香味,这一幅幅淳朴生动的画面,使得窑洞民居建筑装饰自然贴切,也更加富有生活的韵味。

2.建筑立面朴素化。窑洞民居建筑立面非常朴素无华,由于其建筑的特殊性,使得其只有一个唯一的正立面,俗称“窑脸”。这唯一的立面主要采取拱形结构,基本构建包括有门和窗,在装饰艺术方面从最简朴的耙纹装饰、草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再发展到木构架的檐廊装饰,无论家庭环境富裕或贫穷,人们都十分注重窑洞门脸的装饰。

3.建筑线条优美化。窑洞立面构图多以拱形曲线为重要元素,在手法运用上将这种曲线与女儿墙,护崖墙的直线因素形成对比。曲和直的对比使得窑洞建筑的线条美感体现出变化和有致。同时,水井、鸡窝等不同功能的小窑拱,大小不同,使这些曲线在统一中体现出节奏美感。窑洞拱形曲线概括起来有尖拱、半圆形拱、抛物线拱等,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建筑立面的表现上,门窗是拱形曲线的构图中心。剪纸的窗花,生动的造型,鲜艳的色彩使整体立面丰富有趣。

(四)生态改造价值

窑洞民居利用黄土地质,就地挖掘,取之自然,保护自然,融于自然,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改造利用,不仅维护了原有的环境,保留了其生态性的特色,而且更有装饰自然环境、美化地貌的特色。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窑洞可以说是充分体现出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节能环保的价值。

1.居住窑洞气候适宜,有益健康。用于修建窑洞的厚重的黄土层具有隔热、保温、调节室内微气候的特点,一年四季窑洞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0度左右,被人们称为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空调,清爽宜人。

2.居住窑洞经济节约、节能环保。窑洞的建造利用天然黄土建设成本较低,人力、财力话费较小,不需要或极少消耗木材和钱财,具有节省资源、节约土地的优势。

(五)开发利用价值

古民居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写照,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带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特征,极具开发利用性。历史不能再现但可以追溯,可以延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古民居建筑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从中了解和学习华夏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有效地发挥其资源优势,在保护的基础上,探讨形成切实可行的开发利用途径,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同时,搞活经济建设,满足现代人体验、感受、解读优秀历史文化的精神需求。

三、总结

河南窑洞民居建筑风格独特,空间秩序有条,层次丰富,建筑立面丰富多样,构造合理,形式简朴纯粹,比例尺度宜人,用材自然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古民居是一定地域的环境、历史和文化的综合体,豫西窑洞民居资源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保护和利用价值,没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便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员更厚.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河南陕县[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豫西窑洞民居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作者简介:于福艳(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上一篇: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创新思维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