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艺术呈现方式探究

时间:2022-10-28 07:47:11

阅读教学的艺术呈现方式探究

【摘 要】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在一条寻寻觅觅的路上,用一双独特的慧眼,用一颗纯真的心灵去发现并看见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或者看清那些我们以为看清却还蒙在鼓里的东西。笔者以教学《我的战友》一课为例,指出阅读教学的艺术呈现方式包括:教具的艺术呈现;情境的艺术呈现;提问的艺术呈现;意念的艺术呈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艺术呈现。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艺术呈现方式;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13-03

大建筑师柯布西耶说:“建筑是一种心灵的习惯,不是一种职业。”教学更是如此!它是一种心灵的习惯。从文本到教学,这中间考量的正是一个语文老师富有美感的“建筑力”,老师用教育和教学的心灵习惯,有独特的文本观察和教学设计,将文本解读到的一点一滴构建成课堂上令人难忘的一分一秒,这其中的一招一式,正是“建筑力”。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中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语文老师的建筑力――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笔者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是教的内容,怎么教,是教的形式。内容和形式如何完美统一?如果使内容科学化,即教师传授的知识精准深入,形式艺术化,即教师传授时采用的教学方式灵活、巧妙、新颖、有趣味,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兴致盎然地学习,那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了。再好的教学内容,倘若只是堆砌,没有艺术的“建筑力”去呈现,也会是一潭死水,没有摇曳多姿的粼粼波光点缀,那会多么呆板乏味,阅读教学,也失去了绚丽的色彩。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燕国材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中提出学习的五个层次: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愿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动机,好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兴趣,乐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情感,勤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意志,独立学习的心理基础是学习性格。笔者在教学《我的战友》一课时,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效激发阅读动机,使学生愿学;点燃阅读兴趣,使学生好学;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具的艺术呈现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不仅准备了课件,还准备了两件教学道具。一个教具是一个锦囊。笔者在五张彩纸上写了五种阅读方法,按阅读层次分别是粗略阅读,读懂内容;品味阅读,读出味道;精细阅读,读出情感;体验阅读,读出自己;延伸阅读,读出共鸣。然后,笔者将五张彩纸装在一个锦囊里,在课堂上很神秘、很神圣地交给学习委员,每到一个阅读环节,便让学习委员出示一个阅读妙计,并将彩纸依次一一贴到黑板上,在黑板上画上一条河,五张彩纸组成一座阅读桥,突出了阅读是连接文本与感悟的桥梁。

还有一个教具是六张卡片。封面上是一个心形,上面写上“最佳――奖”,颁给上课时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打开卡片,是笔者写的一段段颁奖词。因为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给写一段颁奖词。这个教具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为了给学生写颁奖词做一个很好地示范。颁奖时,笔者设计了一段激动人心的颁奖音乐,能极好地渲染气氛。这六段颁奖词分别如下:

最佳思维奖――你的思维那么活跃,就像一个火把,只要老师帮你点燃,你就会用心燃烧,发出火红的亮光,照亮求知的道路。

最佳钻研奖――面对难题,你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面对挑战,你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面对前方,你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干劲。

最佳朗诵奖――朗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你不仅读懂了文字的情感,还用声音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并感染了听众,你做到了!

最佳表现奖――因为有你,今天的课堂激起朵朵思维的浪花;因为有你,今天的课堂亮出道道靓丽的风景;因为有你,今天的课堂掀起阵阵热烈的高潮。

最佳新人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只要你坚持不懈,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佳写作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展风采,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扬美名!

燕国材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中提出学习的五个层次: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

应该说,这两个教具本身就有文化的气息。锦囊妙计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颁奖词是新时代文化先锋的产物。教具带着鲜明的文化特色,既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也是阅读方法的点金石,还是学生写作的好范本。教具一出示,学生就觉得耳目一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好奇心和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情境的艺术呈现

为了让学生兴致盎然走进文本,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到文本深处,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很多阅读情境,力争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入情入境,透彻理解文本。

整体感知部分,创设了军事会议的情境。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笔者从“这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一句入手,浏览全文,说说作战计划是什么,并多媒体出示“作战计划之时间、地点、参战人员、目的、纪律要求”。笔者让一名学生担任临时连长,讲台就是一个临时的会议室,学生上台敬个军礼,然后介绍作战计划。笔者也煞有介事敬了个军礼,自我介绍:“我是本次作战指挥张连长的参谋,张连长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够全面,我来补充。”这样,笔者和学生联手介绍,课文内容一下子清晰、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这位临时张连长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明白“纹丝不动”意思及要求的重要性,笔者故意设置了种种不守纪律的现象,在笔者的指导下,这位连长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定,并严肃到“军法处置,照样军法处置”的程度。可见,学生已进入到创设的情境。

朗读,创设朗读情境。这篇课文的一个重难点是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的心情就是一段内心纠结痛苦的内心独白,朗读是理解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的最佳方式。所以,笔者注重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先是笔者为学生创设情境。笔者先为一个男同学创设了朗读情境,笔者是这么创设的:“你平时不是常说最喜欢的人是老师吗?那么,老师自我牺牲一次。假如,老师被困在熊熊烈火中,你听,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老师的皮肉在火中烧的吱吱地响,但老师为了胜利,用强大的毅力忍着巨大的痛苦,你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此时的你,什么心情,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你的感受?”如此一调动,学生怎么也会有所触动。

接下来,笔者为一个女同学创设了朗读情境。这一次,笔者从另一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问了这个女同学几个问题:“你算术学得好吗?我们来做一个算术题,一分钟等于多少秒?半个小时有多少秒?半个多钟头有多少秒?”学生答出两千秒左右。那么,我们先说说一秒钟待在大火里的感受。笔者讲了自己的一次被火碰了一下的经历,然后说:“你看!烈火烧身的痛苦,一秒钟我们都忍受不了,可是忍受了两千秒,那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毅力!“我”,一个七尺男儿,在一旁看了,泪水都迷糊了双眼,更何况你还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小姑娘呢!”此情此境的激发,学生状态特别好,学生读得特别感人。

三、提问的艺术呈现

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提问,也需要技巧和方法。问题提大了,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来回答;提深了,学生一片茫然,这是空洞无效的提问;提模糊了,学生云里雾里,理不清思绪;提得简单了,学生不经过思索,这是虚假无效的提问。出现这种虚假、空洞、无效的提问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将教材中模糊、重叠、缠绕的问题清晰化、层次化。清晰而有层次的提问其实就在促进课堂的生成,推动课堂的发展。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这节课,笔者采用的提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海浪般层层推进。比如,笔者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读懂内容,通过对教材的解读,理清了教学中模糊重叠的教学边界,清晰地理出问题的层次,笔者追问了四个问题――这次作战计划内容是什么?作战计划实现了吗?作战计划在实施的时候,顺利吗?有什么波折?这次作战计划的成功,归结于的严守纪律,他在战斗中有什么表现?这四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理清四个问题,就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再比如,文中“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结合语境,笔者提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怎样做才叫纹丝不动?如果不纹丝不动将会出现什么后果?这些问题都以追问的形式集中出现,好像海浪围在礁石的四周,一遍遍轻声拍打,每一次对文本的提问都能听到清晰而透彻的回声,这就是提问的效果。

第二种提问的方式是旁逸斜出。学生在课堂上听久了,会摸清老师提问的套路,对老师的提问有熟悉后的懈怠情绪。笔者在课堂上灵活变动提问的方式。比如,笔者和学生在情境设置的朗读环节过后,设置了一个评论环节。笔者在朗读时,故意做了一个极其不同的朗读处理,还有意将最后一句的句号读出省略号的味道。然后,笔者问学生:“我不问你们哪个读得好,也不问你们老师怎么读得有感情,我只需要你用心听,用心想,老师什么地方读得和那个同学不一样?老师还故意将一个标点符号读的改动了,你能听得出来吗?”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找不同处,学生饶有兴趣,读课文变标点符号,更是很少的事,学生情绪一下子从懈怠到绷紧、兴奋。

四、悬念的艺术呈现

这堂课笔者以锦囊妙计贯穿全文的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故弄玄虚,设置了几处悬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处,在粗略阅读,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品读了几个句子后,笔者宣布下课。那时,上课才十多分钟,学生露出惊异的表情,愣愣地望着笔者。笔者笑着说:“课文内容你们也读懂了,还品读了文字,你们课外阅读不都是读到这样就很满足了吗?”笔者又顿了顿,顺势引导学生,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读书要深入文字,深入人物内心。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兴致勃勃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阶段了。

第二处悬念,笔者在黑板上贴出了五张锦囊妙计之后,指着河的对岸说:“你们一定以为这样就到了阅读的顶峰和尽头了。其实,阅读还可以延伸。”比如,到达彼岸后,你可以提笔写一篇读后感,说说自己对精神的理解,写作思考,是读的另一种高级的方式,这叫读出了价值。顿了顿,笔者又问:“还有比这更高的阅读境界吗?还有!”学生几乎难以置信说道:“老师,还有啊?”笔者说:“有!”这一种境界最简单也最难,那就是用我们读过的文字,浸润我们的心灵,指导我们做人,就是将文字转化为点点滴滴的行动,这叫读出生命。然后笔者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语文分数,阅读的目的是改变,提升,成就一个最优秀的你!”学生也许并不能完全真正理解笔者说的每一句话,但是,这种正确的思想会悄悄在学生心中萌发。笔者相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时,成长也许就真的是瞬间的事。那么,让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契机吧!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艺术呈现

语文课堂上少不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最忌讳空洞说教和架空的总结。经过前面课堂的层层铺垫后,课堂渐进、渐变、渐高,课堂的亮点也会在层层抽丝剥茧后亮出亮丽的面容,浮出水面。笔者做了两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艺术呈现。

一是为写了一段颁奖词,文字配上画面和音乐,很凝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笔者的颁奖词是:难忘那段峥嵘岁月,难忘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难忘你坚毅的面容和纹丝不动的身影,你用血肉之躯在烈火中书写了“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八个大字,你是烈火中永生的英雄!学生掌声雷动,情绪高昂。

二是在延伸阅读,了解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之后,笔者出示了两段文字,一是的战友用生前用过的铁锤铁钎在“391”高地刻下的一段文字“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一是笔者写的一段文字“为祖国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笔者让学生站起来,面向大屏幕上的国旗,抚前的红领巾,高声激情地读出这两段文字作为本课的结束语。学生的情绪在如此庄重的氛围中达到高昂。

龙应台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什么需要文学?文学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那么,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在一条寻寻觅觅的路上,用一双独特的慧眼,用一颗纯真的心灵,去发现并看见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或者看清那些我们以为看清却还蒙在鼓里的东西。文学的阅读,始终会带来文学的乐趣,而乐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节课,老师只要用心,一定会寻到心中那道属于自己的最美的风景!

上一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交际型课堂教学的设计... 下一篇:谈冗余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