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在心头 解困在实处

时间:2022-10-28 06:47:09

“不讲原则当不成代表,不愿奉献当不好代表,不动脑子当不了代表。”这是宁波市海曙区人大代表朱晓丽当了多年区人大代表得出的经验。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宁波市海曙区柳庄社区居委会,只要提起朱晓丽,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朱代表是个替我们老百姓说话的好代表。”这样的夸赞诚然朴实,却饱含了老百姓对一名人大代表的信任与感激。听到这些,朱晓丽没有沾沾自喜,连任两届区人大代表的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实事工程不能变成形象工程

朱晓丽上班的地方离柳庄社区居委会不远,她常常会在空闲时走过去跟社区里的居民聊聊天,拉拉家常,问问大家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2004年的一天,朱晓丽像往常一样又逛到了社区里,这次去的是高塘一村小区。许多路过的居民都认得她,因而时不时有人停下来和她寒暄几句。正是这次“闲逛”,让她了解到了小区里存在的诸多问题。

褚大爷是高塘一村“元老级”居民,小区刚建成的时候他就搬进来了,到如今已经住了20多年。褚大爷住在顶楼,这让他常常很闹心,不是因为上下楼不方便,而是因为漏水问题。他说,他那房顶平日里看上去挺结实,可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一张筛子,根本盛不住水。每逢下雨天,老人就觉得自己像是住在水帘洞里,外头大雨倾盆,屋里小雨滴答。这事不仅让褚大爷十分烦恼,也让褚大爷的孩子们十分头疼,因为他们哪天想接父母到自己家里住两天,还得先看看老天爷的脸色,万一不巧碰上下雨天气,他们就得赶紧把老人们送回家“抗洪”。

在走访过程中,朱晓丽还了解到,这个老小区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小区外墙,历经多年风吹日晒雨淋,早已污渍斑斑,还不时地往下掉石灰块。对此,居民老徐心有余悸。有一年台风天,为了避风,老徐就沿着小区房子的墙根走,走着走着,忽然一块大石灰从墙上掉了下来,所幸手里的雨伞替他挡了一下,结果伞被砸得面目全非。

这个小区的居民怕下雨天,也怕过夏天。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小区住房外墙的隔热效果很差,“天气一热,就像住在蒸笼里一样。”居民们自嘲道,“全当是蒸免费桑拿浴了。”还有,因为小区绿化缺乏打理等原因,每逢夏季都会蚊虫成灾,尽管每年都会有人来喷灭蚊剂,但不知是药量不够还是虫子有了抗药性,不到一个星期这些小东西就又卷土重来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小区整治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大笔资金,完全让居民自己负担这笔费用显然不太现实,而从另外的渠道筹钱也不容易。正当朱晓丽为此苦恼时,有一个消息让她兴奋不已:宁波市政府决定对老小区实施专项整治。

可问题是,纳入第一轮老小区整治范围的是老城区1996年前交付使用、2万平方米以上、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可高塘一村的实际面积仅18000平方米。

针对这一问题,在2004年海曙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朱晓丽联合其他几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高塘一村老小区整治的建议》,这份建议坦陈了高塘一村小区面临的种种问题。她指出,尽管从面积上来说,该村并不符合整治要求,但相比其他小区,无论从建筑设施还是小区环境上来说,该村都更需要整治,更何况按照小区面积划分整治范围本身就有其不合理之处。建议得到了海曙区人大常委会的重视,经过实地调查核实与慎重考虑,常委会最终决定将此建议交房管部门办理。此后不久,房管部门便将高塘一村列入了老小区整治工程名单。

2004年12月,一村的老小区整治工作正式启动。一时间,小区沸腾了起来,脚手架搭起来了,水泥石块运进来了,大家也跟着高兴起来了。

然而,正当大家翘首企盼,希望整治工程能给小区带来一些新变化时,工程却无声无息了。原来,这次整治工作仅仅只是把小区的外墙重新粉刷了一下,而对于诸如排水系统淤塞、化粪池功能老化、房顶破损严重、绿化设施落后等问题却丝毫没有涉及。不少群众抱怨,原来该工程只是一项政府形象工程。得知情况后的朱晓丽也坐不住了,她向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反映,建议房管部门进一步做好整治工作,彻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而不是让这样的实事工程流于形式。

在她的坚持下,2005年11月,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的老小区整治工作人员再次进驻高塘一村。这一次,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原本漏水的房顶及外墙墙面做了多层的防水处理,同时又铺设了隔热层用于顶层隔热;对下水道进行了大面积的疏通,缓解了雨天积水现象;对小区绿化进行了整治,除去了杂乱无章的花花草草,用整齐划一的灌木丛取而代之,不仅美化了小区环境,更是大大缓解了夏日蚊虫肆虐的困扰。对于这些看得到的变化,居民们欣喜不已。有的说:“这一来,就好像换了一个新家,原来的问题全没了。”也有的说:“现在热天不怕,下雨也不怕,想上哪儿上哪儿,‘抗洪救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整治马路不能只图表面好看

后漕巷是一条狭长的道路,贯穿了大半个柳庄社区。2004年以前,这条路破损得简直不能想象,由于道路土基疏松,路面变形严重,好多个路段崎岖不平,低洼的地方形成了深坑,而被挤高的地方又像一道路障,在上面骑车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十分惊险。此外,由于水泥层严重剥落,路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一到下雨天,雨水集聚起来,过往的居民通行十分困难,轻则惊出一身冷汗,重则人仰马翻,以至于伤筋动骨。因而,每逢下雨天,人们都宁愿绕远路,也不愿去踩“水雷”。此外,由于路面积水无法疏通,往往会直接流向两侧的居民房里,住在路边的多家住户对此都苦不堪言。

在一次选民接待活动中,后漕巷的居民向朱晓丽反映了这个情况。“小朱啊,请你一定向上面反映一下这个情况。”居民们对人大代表寄托了十分的信任。

在仔细了解情况后,2006年的海曙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朱晓丽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后漕巷道路整治的建议》。建议被交由海曙区城管局负责办理。

此后,朱晓丽又全程参加了道路整治方案的讨论与定稿。她提出,雨水滞留路面的根本原因是下水道淤塞,而一旦雨水无法通过下水道迅速分流,道路两旁的居民就不得不面临积水侵袭的窘境。所以说,要想彻底根治建议中提到的各种问题,除了重新修路以外,还要疏通下水道。

不久后,新的道路便正式开工修建。在修路的过程中,朱晓丽还多次到施工现场,视察工程的进展情况。根据既定方案,有关部门对下水道进行了彻底的疏通,解决了雨天大面积积水的问题。而这条新修建的后漕巷,宽阔、平整,一眼望去,远远地和西河街相连。看着大小车子一辆辆地在新路上驶过,心中最高兴的自然是路两侧的居民了,他们说,有这样的好代表,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

这些只是朱晓丽多年代表生涯中为社区居民做的其中两件事情。事实上,自从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每年人代会召开前夕,她除了参加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视察、调研活动,还会就与其本职相关的水利工作撰写大量调研文章,以备大会参考。而在闭会期间,她同样积极参加代表持证视察活动,时常深入选区,密切联系选区居民,认真接待来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它们向辖区街道及有关部门反映。6年来,朱晓丽先后提交了13件与选区居民密切相关的议案和建议,其中大部分都已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朱晓丽小档案

朱晓丽,宁波市海曙区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宁波市农村水利管理处处长。2003年以来,先后提出了兴建“千里清水河道”、“百万农民饮用水改造”、农业灌区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工程的建议,其中多项建议被采纳,所涉工程还被列为宁波市政府十大实事工程和宁波市新农村建设工程。她被评为宁波市生态市建设先进个人。

上一篇:诉讼与和谐 下一篇:两届代表的接力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