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苗立枯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时间:2022-10-28 05:25:11

摘 要:在分析立枯病病原及发病规律和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圃地、土壤、土壤消毒、播种管理和化学防治措施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多种防治对策,旨在减轻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为今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松苗立枯病;病因;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近年来,随着铜川市耀州区天保2期工程的实施,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育苗规模逐年扩大。而在育苗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松苗立枯病的发生则没有更好的防治办法,由此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造林效果。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经调查,耀州地区多发生在油松、华山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的幼苗上,苗木被害后,死亡率很高,普通年份发病率在40%或更高。防治松苗立枯病是当前林业育苗生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虽然对于该病害已有不少研究,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防治措施。但对于铜川林业来说,还是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通过近几年的苗木生产实践,在松苗立枯病防治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 病害症状

松苗立枯病是为害根、茎、叶的局部病害,但往往引起全苗死亡。主要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1年生幼苗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病害症状分为以下4种类型:

1.1 种腐型

种子发芽前即被病菌侵染、腐烂至死亡。

1.2 芽腐型

种子发芽后,嫩芽尚未出土就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死亡。

1.3 猝倒型

幼苗出土后,幼茎尚未完全木质化之前,幼茎基部组织受病后,出现水渍状病斑,继而腐烂,幼苗随即倒伏。

1.4 立枯型

幼苗茎部木质化以后感病,使茎基部、根部皮层和幼根组织腐烂坏死,全苗迅速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铜川地区以芽腐型和猝倒型为多,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2 病原

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有2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病原,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覆土过后等,这些侵染性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另一类是由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丝核菌、镰孢菌、腐霉菌等引起。

2.1 腐霉菌

腐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该属菌丝发达,有分枝,无分隔,生长旺盛时呈白色棉絮状。孢子囊在菌丝顶端形成,形状与菌丝无大差别,成熟后一般不脱落。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藏卵器圆形,单卵球,形成1个卵孢子,大多在土壤或水中营腐生生活,少数能侵害幼苗引起苗木的猝倒病以及根、茎、果实的腐烂,如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德巴利腐霉菌(P. debaryanum Hesse)。

2.2 丝核菌

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该属菌丝在寄主表面呈蛛网状,有横隔,初期无色、多油点,呈锐角分枝,小枝与主枝相接处稍内缩,老后菌丝变为褐色,呈直角分枝,菌丝细胞长形。菌核褐色至黑色,由浅褐色的菌丝疏松地交织而成,核内菌丝细胞呈桶形。为害松苗的是苗木猝倒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2.3 镰刀菌

镰刀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该属分生孢子梗单生或集成分生孢子座,细长或粗短,不分枝,分枝不规则或轮状分枝。产孢方式属于瓶梗孢子类,分生孢子无色,有大小2种类型:大型分生孢多细胞,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多数单细胞,卵圆形至长筒形,单生或串生,间有2~3个细胞构成,如苗木猝倒病菌。

3 发生发展规律

从以上3种病菌的介绍中,各自都有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而发病顺序:早期为腐霉菌,中期为丝核菌,后期为镰刀菌,因此,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与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十分密切。病害在当地发生时期约在4~7月,幼苗出土后2~3个月为危险期。病原菌可凭借雨水、灌溉水、肥料和覆盖物等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再侵染,而其发病严重的原因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圃地前作物:育苗前作物为蔬菜、瓜类、玉米、花生、马铃薯等,土壤中病原菌多,容易发病。 ②发病的早晚和气候条件及播种期等有关,当病菌得到一定温度及适合的寄主时就会发病。③种子处理与发病的关系:种子处理方法不同,发病情况不一。④播种期与发病关系:秋播或春播时,适时早播发病较轻。

4 防治措施

4.1 科学选择育苗用地

选择在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山地要选择地势平缓的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的生荒地和腐殖质含量多,病虫害少的地方。在挑选松苗育苗用地时,最佳挑选前茬是松类苗木的育苗地,尽量防止挑选之前是栽培薯类、菜、瓜等植物的土地。松苗的育苗地中会留存很多菌根菌类微生物,而松苗的根部会与菌根菌共生,能促进养分的分化,提高松苗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松苗成长。

4.2 土壤消毒

主要可以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土壤消毒:(1)用硫酸亚铁溶液处理,配制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苗床,1周后播种。(2)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配成混合药土,如大田育苗则在播种前垫在苗床上一半,另一半播种后覆药土用,效果较好。

4.3 种子处理

包括选种、种子消毒和催芽等。在种子催芽之前,可用0.1%的高锰酸钾浸种60min或用清水反复多次冲洗种子进行消毒。在播种前7d做种子催芽处理,用40℃温水浸种24h,捞出放在温暖的地方,铺放在湿麻袋或草袋上,每天撒水并翻1次,当种子裂嘴达70%以上即可播种。

4.4 加强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有除草、遮荫、浇水、间苗、施肥等。注意防止春旱、夏涝,提高苗木质量,增强抗性,减少病害。干旱时要及时灌水,炎热季节灌水降温或盖遮阳网降温,雨季要注意排水。间苗工作可在雨后或灌溉后用手拔除,间苗后及时进行灌溉,可在雨季少量多次用尿素进行追肥。

4.5 药物防治

出苗发病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松苗立枯病的方法较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宜采取单打一或病后防治。通过实践观察,药物防治主要在幼苗出土后,先用硫酸亚铁按1%~3%浓度的水溶液进行喷洒,每周1次,喷后30min用清水喷洗,防止药害发生;第2周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种农药交替使用,用药至不见病害蔓延为止。

5 结语

松苗立枯病在采取了一些基础的防治措施后,依然不能完全杜绝立枯病的发生,实际的防治过程中,重点在预防,把好土壤关、种子关和消毒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后期用药物进行防治也仅仅是抑制和缓解危害。各地应在病虫害防治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防止该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林业学校主编.森林病理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李铁锋.松苗立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3(11)

上一篇:南方农家庭院植物的配置 下一篇:观光游览苗圃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