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诸君皆勉励,不拘一格“育”人才

时间:2022-10-28 04:04:23

我与诸君皆勉励,不拘一格“育”人才

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在残酷的文字狱横行之时,在人才备受压抑之际,曾做诗书愤道:“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飞速发展到了今天,社会急剧变革,但龚自珍的呼唤却言犹在耳,培育个性,实现素质教育,成了当代教育的大主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多辟良圃,树个性之苗。

一些研究者指出,生物越进化,个性的独特性就越显著,个体间的差异性就越大,人类作为生物进化树上的最高生灵产物,个性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加上后天不同,形成不可重复的个人独特的阅历和经验,从而形成每个人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其实,世界的丰富性也就源于这种差异性。教育的终极,不是要消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充分、最完美地显示出来。因此,学生的心理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班主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有甚者认为,是否进行心理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与传统学校的区分标准,可见其势在必行。

学生的心理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它究竟包括哪些内涵,又如何具体进展呢?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摸索经验如下:

一、面向全体,注意观察

学生的心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服务。因此,它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要立足于全班。通过日常生活和大型活动,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性格特点。不要出现“顾两头,丢中间”的现象,要清楚,中间生恰恰是班内的中坚力量,因而需要更细心的教育和指导,进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要适当打掉“尖子生”身上的傲气,清除“后进生”身上的惰性。要点面结合,划出类型,逐类解决。同时,要兼顾个体,注意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相应的关怀。另外,也要多注意性格孤僻和离群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在集体活动中不妨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势,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总之,多观察、多了解是首要条件。

二、适当指导,注意倾听

台湾学者陈龙安说:“学校心理咨询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制,是疏导;不是表面服从,而是内心转变。”显然,当学生前来求询时,班主任一定要采取接纳、聆听、商讨、疏导、尊重等态度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实,大部分前来求询的学生,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时班主任就应把自己从一个高高的师者之位,降到一个与之平等的朋友之位,做一个会倾听的朋友,使学生尽情释放内心。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往往会峰回路转,令其内心豁然。

三、关注发展,加强交流

真正的心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因此还要不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可把某个学生“看死了”或说某个学生“不可救药了”。应在生活中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发展地看待问题,还要求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耐心的过程。

四、鼓励,信任,实现自我教育

鼓励和信任,是心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没有什么比一句赞美更让人内心顺畅的了。许多学生,在长期的重压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迷失了自己,不能对自己正确估价,要么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适当的信任和鼓励,会使他们重拾信心,更好地投入生活和学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叫教师和家长扶着学生走一辈子。”教育实践表明,学生都希望得到指点与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总之,学校教育既是助人又是自助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让实现真正的教育培育出真正的人才吧!

上一篇: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 下一篇:小议班主任的“严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