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03:58:39

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高等职业教育,与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相结合,阐述了转变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案例 教学启发式 教学创新教育 考试改革

一、现代教学观应以学生为主体

不管在任何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是绝对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传授的作用。而现代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观到现代教学观的过度,不改革是不行的,改革从教学观内容上、方式、方法及措施着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现代教学观首要解决问题——“教什么”

“教什么”,讲的比较通俗,翻译过来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虽然目前从符合21世纪需要、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的角度出发,努力的探索和构建教学内容和体系,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我国现在实行的教学课程系统现状是: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科技不重人文,重继承不重创新,重技术不重素质,重智商不重情商,重共性不重个性,重“教法”不重“学法”。仍旧对学科系别过于强调系统和完整而不由自主的忽视、颠倒了教学过程中的主次。所以务必将教师、领导及企事业专家三者相结合。与此同时,还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打破传统观念,勇于大胆创新,超越学科体系界限,走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实用、实际、实践、实效”为四点基本原则,去糟存精设置教学课程及内容的路线。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应的也就有了对每个人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崭新要求。因此,不仅仅要分析职业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分析应对非专业突况的临场应变能力。

(2)理论为基础,目的在应用!专业课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着自己独立的基础理论体系。但是要加强实际应用,还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真正做到人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3)突出教学中各个课程理论、才能、素养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明确各个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而紧密结合形成强而有效理论教学体系。

(4)建立实践教学系统,和理论教学体系一视同仁。并且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仿真职业环境实训基地,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

(5)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比如增加选修课数量,允许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

2、深化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急待解决的课题——“如何教”。

(1)第一个问题就是改革的入手点——教育思想观念。完成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到主动渴求的转变;完成学院讲师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向使学生在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综合协调转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学方式由“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学院教师向“教法”“学法”都重视的方向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2)改革要把握4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这些都是我校开展的启发性教学的精髓。因此,将四个“有利于”具体落实体现到教学全过程中非常重要。

(3)没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和能力,是很难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的。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意识和再学习的方法,是每一个在校教师不容疏忽的职责。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彻底改革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和“讲三练二考一”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讲一练二考三”。

我国高职高专教学,应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个性和潜能的发掘,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来鼓励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适应即将踏足的社会,学会再学习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考试观的树立,现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检测教学效果和成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环节就是考试。教学过程中,考试具有直接体现、反馈和导向功能。这也是所有师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与深化。

1、根据不同的专业职业要求来制订不同的考试考核标准

考试考核内容选择,兼顾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对知识技术理解、应用,即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起考,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选择合适的考试考核方法

合适的,相对应的,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加客观的反映出来。比如我校的主持与播音专业采用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采用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等。这些考试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和应对能力重点考察,做到了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考试考核成绩的评判标准

将学生的课程结束考试和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相结合,来作为一个学生学业成绩评判的主要依据。不同的课程课目,要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百分制、两级评定(达标或不达标,及格或不及格)、或者有针对性的家评语等方法。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校应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考试考核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与考试方法改革同步进行的是,建立,完善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要认认真真的分析考试命题,内容及结果;组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检验平台,并以一定的学分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固定到培养计划之中,成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总之,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就可以培养出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职人才,使职业教育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王春生,男,1963年出生,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1986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

上一篇: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 下一篇:7月份全国各省(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