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研究

时间:2022-10-28 02:57:22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从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单一关注转向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其有效性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科学地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的经验有限,自学能力差,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领悟更需要教师的引领。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问题

(一)关注提问技巧,忽略提问的价值源泉

当前对于课堂提问的技巧讨论异常激烈,比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提问后要停顿等候;对灵感显现时给予追问;及时评价等等。

(二)增加提问难度,把有效理解成有难度

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就没有意义,无人问津的问题就有效,这明显是把有效理解成了有难度。在追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今天,这种认识并不令人费解。

(三)方式不够灵活,课堂提问缺少灵动

课堂教学中的直问过多,常出现教师一问到底的情况,教师甚至无法做到设计追问;也不会变换提问的形式,发问乏味,令课堂沉闷呆板。

(四)提问表述不明,难以把握提问意图

教师表述不清也是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并没有进行充分备课,而是讲到哪,问到哪,缺少逻辑层次。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不仅决定着问题的质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技巧更是操控在教师的手中,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看法、对教材的理解,影响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

(二)学生特点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迥异、需要教师关注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他们是不断变化的。

(三)师生关系

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个人情绪极易受到教师的感染。如果教师和蔼亲切,总是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就会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对提问内容给予积极的思考,主动发展自己。

(四)环境因素

教学环境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干净整洁的环境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提问上来;而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关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来,分散对教师提问的兴趣。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目标

不能再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认读上,而要从促进学生个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出发设计内容新颖、学生喜爱、能够激发思考的问题,不只是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学习、丰厚积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更新理念、丰富理论,强化有效提问的意识。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设计和提出也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以引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会促使教师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课堂提问设计。

钻研业务、增长才干,练就高效提问的本领。教师既要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心情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也需要教师有卓越的交往能力,在学生回答有误、表现欠佳时,如果教师能以幽默的发问、机智的应答融洽课堂气氛。

(二)目标明确、深入挖掘,理解把握学科特点

凸显人文性,升华课堂提问的灵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以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的创造性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对文本材料的独特感受。教师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给予订正。

落实工具性,把握课堂提问的根本。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师提问,承担着为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奠基的责任,只有关注课堂提问的根本任务。

(三)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以生为本,有效提问要依托学生天性。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的问题,不为学生的发展设障碍,同时也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教师在提问过后要停顿留白,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保护学生自尊心。

尊重差异,有效提问要设计多样问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还要关注个性突出以及班级中的个别生,要为他们量身定做他们喜爱的、且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四)师生平等、课堂和谐,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师生平等,为有效提问搭建交流平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对话的基础就是民主、平等,失去了民主平等,师生之间就失去了相互的尊重和信任。

表扬鼓励,为有效提问开凿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都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应以微笑的表情、点头或抚摸的动作,或用表扬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积极发问的动力。

【参考资料】

[1]江涛,李艳.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36).

[2]孙式武.课堂提问的分析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5(04).

上一篇:如何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选项教学之足球模块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