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管机构合并

时间:2022-10-28 02:50:14

财政经管机构合并

2001年11月,湖北宜昌夷陵区各乡镇财政所和经管站按照机构改革的文件规定合并为财政经管所。从合并两年来的工作及配合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利弊。

有利的方面有:一是工作有兼容性。财政所、经管站都是财务监督管理机构,一个监管镇级财务,是镇里的内当家;一个监管村级财务,是村里的内当家。二是资源有互补性。财政所办公环境好,经管站人力多,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三是会计执法主体进一步明确。《会计法》规定财政机关是会计法执法主体,而一些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又明确经管部门负责村级财务监管。合并后就不存在执法主体的争议。四是减少了相当多的重复劳动。以前税费各收各,现在税费一起收,以前村里来办理有关资金手续两头跑,现在是“一条龙”作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财政经管所的业务主管部门分属两个系统,工作指导协调的难度增加,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二是合关后一个单位两种用人机制,难以做到同工同酬。

如何发挥财政经管所的合并优势

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为财政经管所后,如何协调配合好,充分发挥合并优势,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班子要团结。班子成员原本都不属于一个单位,现在走到一起来,要特别珍视团结。这种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而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上的团结。班长要多听取其它人的意见,成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补台不拆台;在屋里可以各抒己见,走出去要万众一心。

二、工作要统一。工作统一安排,人员统一管理。不论是岗位分工,还是责任制考核,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三、同工要同酬。财政经管所虽然有两种用人机制,除政策性差异外,同样的工作岗位应该实行同样的报酬。

四、加强亲合力。同事之间要诚信相待,和睦共处,宛如一家亲。工作上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协调;学习上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帮助;生活上既要相知,又要有难相帮。经常开展一些娱乐竞争活动,加深沟通,增进友谊,创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势。

推行“多支笔”审批,完善村级财务审批制度

目前,村级财务多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有的是书记“一支笔”,有的是主任“一支笔”,这种制度在统一管理资金,明确经济责任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村民民主监督在后,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容易行成独断专行,滋生腐败。因此,改革“一支笔”审批制度,推行“多支笔”审批制度,势在必行。

“多支笔”审批是一张单据由经办人写明用途后,先由村会计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签署审核性意见,再由村主任和村书记签署肯定性意见,最后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和乡镇业务部门审核后才能入帐,遇大额开支还需召开村民会议决定。“多支笔”审批可以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牵制作用,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资金使用更加有效,更趋合理化。

“票人合一”管好村级代管资金

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自1998年9月实行“村帐站审、村钱站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以来,有效地保护了集体资产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不合理开支,使村级财务逐步走了规范化的轨道。2002年,乐天溪镇财经所在确保代管资金的支付和不被挪用的前提下,村级代管资金的交、领实行“票人合一”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代管资金的管理办法。

实行这项制度以前,村里来领拨代管资金只要有加盖村级财务章的领款单就可以了,领款人可以是会计,可以是村书记、主任,也可以是其它人员,这样容易造成集体长期悬在帐外,不能保证按时结帐,甚至滋生新的经济问题。为了堵塞交、领代管资金的漏洞,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我所决定实行“票人合一”的代管资金管理办法,即村里上交和领拨代管资金都必须填写加盖有村委会及村财务公章和会计私章的代管资金交款单和领款单,并且只能由村会计一人持交款、领款单方可办理交、领手续,其它任何人都不能办理代管资金交、领手续。这样真正做到渠道里的水从渠道流,村级集体资金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村帐站审重在“审”

现在,有的地方在推行“村帐站审”的过程中把村里的帐据全部收了起来集中保管,很不方便村组干部和人民群众查对帐目;还有的地方不尊重基层的意愿,强制推行“记帐”,把村会计搁在一边,完全剥夺了会计的记帐权;还有的地方以乡镇审核村级财务代替村民民主监督。村帐站审的目的是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加强乡镇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防止村干部乱补乱支,侵占集体资产,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重点是“审”而不是“管”,不顾基导干部群众意愿,把村帐收起来,越过民主监督记帐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村民的自治权利,更加伤害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必然会影响农村稳定的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审计监督村级财务是法规赋予经管部门的神圣职责,经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作用,做农民集体利益的“保护人”。

实践“三个代表”做好村务公开

村务特别是村级财务,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牵动着千家万户,影响着方方面面。搞好村务公开,正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忠实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搞好村务公开必须多方努力,多措并举。一是要把村务公开摆到乡村工作的重点位置上,坚持常抓不懈。不能平时抓得松,突击一阵风。村务公开做好了,群众信任干部,支持村里的工作,才有大局稳定的前提,才有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二是实行村务公开,要健全两套班子与一种机制,即健全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设立公开栏、意见箱,收集和反馈公开意见,评议村务工作的好坏得失,有效地促进村务各项工作的发展。三是要把村务公开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群众衡量村干部的起码标准是公正廉明,不贪不占。只有这样,村务真正公开了,透明度提高了,群众气顺了,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把“三个代表”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严把“五关”管好一事一议筹资款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发展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筹资。如何规范一事一议筹资,既量力而行办好村级公益事业,又不使农民负担反弹,为此应严把“五关”。

一是预算关。本着“有事筹资、无事不筹”的原则,每年年初,由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当年的公益事业预算方案。筹资标准应严格控制在政策规定的标准之内,即公益事业筹资款每个劳动力每年不超过15元,未承包耕地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每个劳动力每年不超过21-28元。后一个标准是根据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实际情况在改革前的统筹费、新的两税附加的水平内核定。

二是程序关。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政府审核,再报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不按照此程序报批的筹资方案就是违反政策的,农民有权拒交。

三是监管关。所筹资金要实行专户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若有节余,也应用于以后的公益事业项目。乡镇审计人员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是决算关。公益事业项目兴办结束后,要核算收支情况,搞好工程验收。

五是公开关。公益事业项目完工后,村委会要将村民会议表决情况、明细到户筹资情况、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区镇审核报批情况等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对人走田荒的税负问题的肤浅认识

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山大人稀,土地贫瘠,大部分耕地集中在边远山村,随着边远山村人口的逐年外迁,荒芜的耕地也呈逐年增加之势。这部分耕地是否应承担农业税,怎样承担农业税,直接关系到税改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税的征收。对此,应该按照“税随田走、田随户走”的税改政策,区分是否有承包合同,是否家庭人户口全部迁走等情况,分类进行处理。

一是家庭人员户口全部外迁造成田荒的,无论是否和村集体签订二轮承包合同,是否交回承包地,在税改过程中都不应该计税。

二是家庭人员户口部分外迁造成田荒,并且和村集体签订了二轮承包合同的,在税改过程中应该如实计税。

三是家庭人员户口部分外迁造成田荒,但未和集体签订二轮承包合同的,在税改过程中不应该计税。

四是周边农户在人走田荒地上又耕种的,按照“田随户走”的政策应该计税。

上一篇:金融机构内部审计 下一篇: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