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肉鲜食马铃薯LC410-2高效脱毒制种技术

时间:2022-10-28 12:49:56

彩肉鲜食马铃薯LC410-2高效脱毒制种技术

马铃薯LC410-2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2005年选育的新品系。该品系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较多,株高55~75 cm;叶深绿色,茸毛多,叶缘平展,复叶大;薯块圆形,美观整齐,芽眼浅,薯皮光滑紫红色,薯肉均一、玫红色;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7个,大中薯率80%以上;抗病、高产、还原糖含量低、花色素含量高;除菜用外,其炸片炸条色泽鲜艳美观。作为甘肃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第一个性状优良的彩肉鲜食马铃薯新品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应用价值。

1 脱毒制种技术

1.1 脱毒试管苗快繁

选择株型直立,叶色浓绿平展,无病虫害发生的LC410-2植株标记,待其成熟后选择薯型中大、色泽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薯块作为脱毒材料。将选好的薯块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20%盐酸吗啉双胍・铜750倍液喷洒消毒,晾干后装入无菌透气箱,放入无菌暗室,室温下催芽。芽长4~6 cm时,选择生长旺盛的茎尖剥离培养,为了获得无毒苗,对培养成功苗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检测后将无毒苗进行扩繁,为脱毒苗。

1.2 脱毒原原种生产

①建立苗床 选择平整连片土地,地面压实,清扫杂草垃圾,消毒后铺设40目(孔径0.351 mm)网纱,以防浇水后地面塌陷及杂草入侵。人工搭建宽7~8 m的简易钢架大棚,搭上防虫网和遮光率50%的遮阳网,棚内用2层砖隔成宽1 m,长10 m作苗床,将蛭石倒入苗床刮平,厚度8~10 cm。浇足水后即可移栽试管苗。

如果在原有苗床进行试管苗移栽,移栽前晾晒4~6天,搭建防虫网棚,即可移栽。

②移栽 5月上旬,试管苗高度大于4.5 cm时移栽。移栽前将残留在基质中的根茎碎片用拉耙集于一起,移出田间,给蛭石浇足水至水不再下渗,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杀菌消毒。消毒后晾晒4~6天,然后搭建防虫网棚。定植行距9 cm,株距6 cm,移栽深度2.5~3.5 cm为宜,具体情况根据试管苗长度而定。移栽后用水将蛭石浇平,待苗子坐稳后喷洒50%氯溴异氰尿酸3 000倍液、20%盐酸吗啉双胍・铜 1 000倍液(基质为旧蛭石时,药剂浓度要相应提高),并用半环形铁丝在棚内搭建塑料拱棚和遮阳网,保温催苗12~15天后揭去塑料薄膜。遮阳网移去时间要根据当地当时气候而定(阴雨天较多时,及早移去;晴朗天气较多时,延长遮盖时间,以防强光伤苗)。

③剪插扩繁 为了提高快繁系数,要对移栽苗进行剪插扩繁。塑料小拱棚移去后,幼苗在网棚生长15~20天即可剪插,选择叶片较多,叶色浓绿,生长健壮的植株,剪取顶端2~2.5 cm,以第4片叶处为宜,留下部分至少应有1片较大叶。将剪下部分浸泡在20%盐酸吗啉双胍・铜3 500倍液中。数量较多时移到无菌盘,用0.02‰生根粉均匀喷洒,用竹棍在基质中插孔,将剪下的茎条插入,外露2片顶叶,压实基质后用水将基质面浇平,搭建小拱棚催苗。最好不要对扦插苗进行第二次剪插扩繁。

④压苗培土 移栽苗早期压苗,不但能提高匍匐茎数量,增加单株结薯数,还能提高微型薯粒径。一般在栽苗45~55天后,苗高15 cm左右时压苗,沿苗床表面将直立的马铃薯苗用厚3 cm左右的湿蛭石压平,保证顶端3~4片叶露出基质表面。压好后浇足水,并喷洒0.025‰~0.03‰的生根粉水液3次,隔5天1次。压苗25天左右用1~1.5 cm厚的基质培土。

1.3 脱毒原种繁育制种

①种薯处理 播种前,将原原种从贮藏窖移出,剥除芽,剔除烂薯病薯,选择粒径大于3 cm的薯块,小块种薯竖切,每个切块都要有顶部壮芽;大块种薯从尾部开切,淘汰弱芽。切块用刀要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切块后用50%多菌灵800倍液、20%盐酸吗啉双胍・铜600倍液喷洒消毒。晾干后用消毒草苫遮荫催芽5~7天后播种。

②选地播种 LC410-2原种繁育主要是防止蚜虫传毒,因此对繁育地有严格要求,一是选择海拔高度在2 000 m以上的高寒区搭建防虫网棚繁种,二是选择气候常年潮湿凉爽,四周环林的高山隔离区繁种。马铃薯LC410-2苗期生长较快,需肥较集中,每667 m2撒施优质有机肥3~5 m3(高寒阴湿区以羊粪和油渣沫为宜),磷酸二铵20 kg,尿素20 kg,硫酸钾10 kg,施肥后将土壤深耕细耙。LC410-2种薯薯块不要太大,加大播种密度,行距60 cm开沟,沟深5 cm,株距25~

30 cm,每667 m2约4 000株。开沟时施入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播种后及时镇压并整好垄形,干旱地区最好覆盖地膜。

2 制种田田间管理

2.1 水肥管理

LC410-2生长对营养要求较高,若营养不足,不但结薯数量少,而且块茎小,因此要根据其生育期和生长状况调节营养和水分供给。原原种生产主要采用无土栽培,养分依赖营养液供给,为保证营养,一般情况下,营养液7天供给1次,幼苗期用1/2的常规营养液,即每667 m2施用600 g KNO3+250 g MgSO4+125 g FeSO4+100 g EDTA-Na+250 g(NH4)2HPO4,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但最好不使用药剂和微肥。苗长至15 cm以上时,各营养量加倍,每隔3天喷施一次叶面微肥和叶绿精800倍液,以提高生长速度。块茎膨大期,适当减少氮肥含量,增加钾肥用量,有条件的可增施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微量元素一般混入水池,伴随浇水施入全营养液,即每667 m2施用1 200 g KNO3+500 g MgSO4+300 g FeSO4+270 g EDTA-Na +450 g(NH4)2HPO4 +600 g KH2PO4,并定期喷施植物叶面微肥。

原种在幼苗出齐后,可喷施叶绿精800倍液促进幼苗早发棵,喷施2~3次;开花期,及时摘除花蕾。为提高结薯率,可喷施甜果精800倍液2~3次。

2.2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田间病害主要为早疫病和晚疫病,虫害主要为蚜虫。早疫病用50%氯溴异氰尿酸2 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后用50%氯溴异氰尿酸1 800倍液,最好配施叶面微肥喷洒,2~3天1次,连续3次;晚疫病用64%杀毒矾6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后用70%代森锰锌700倍液、72%克霜氰6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交替防治,2天1次;蚜虫用6.5%氯氟・啶虫脒3 000倍液或18%乐斯本(毒死蜱)1 000倍液喷杀,喷雾以喷叶片背面最佳,随后喷20%盐酸吗啉双胍・铜750倍液。

3 种薯收获与贮藏

3.1 杀秧早收

LC410-2品系植株生育后期很容易感病,药剂防治效果较差,为了减轻病原菌感染积累,应适时早收,一般在顶端4~7片叶略见枯黄时收获。收获前割秧并运出田间,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晾晒3~5天。收获要严防碰伤,弃除烂薯、病薯;当天运回,以防夜间受冻;不同品种分开收获,防止混杂;最好晴天收获,防止雨淋,不能用茄科作物茎秆覆盖块茎。

3.2 贮藏窖灭菌消毒

种薯入窖前,将窖内打扫干净,然后用石灰水喷洒或直接用生石灰处理地面,并用20%盐酸吗啉双胍・铜4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地面、墙面、窖顶和窖门附近区域,虫螨净熏蒸后密闭薯窖48 h,打开通气孔和窖门通风换气2~3天即可贮藏。

3.3 晾晒入窖

脱毒种薯入窖前,薯块应进行严格筛选。剔除病、烂、虫咬、机械损伤薯块,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20%盐酸吗啉双胍・铜800倍液后晾晒2~3天,至薯块表皮由细嫩变为干燥透亮为宜。之后放在阴凉通风处预贮15~20天进行“发汗”和“表皮愈伤”后入窖。

上一篇:巴河芝麻湖莲藕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豇豆防虫网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