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一点 以点带面

时间:2022-10-28 12:41:08

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文体之一,其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无论形式多么多样,材料多么丰富,事情多么繁琐,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文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阅读散文时,如果抓住一点,带动一线,那就可以通读全文,以此剖析文本,从而领悟文章主旨,感悟真情。

朱自清的《背影》(苏教版八年级上)是一篇典型的叙事记实散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深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感动了几代人。明里以“背影”为线索,暗地里以“父子深情”为线索,而“背影”又是“父子深情”的寄托与浓缩,全文紧紧围绕情感的触发点和聚焦点——“背影”,展现了一幅感人的亲情画卷。

因此,教学这篇文章我的设想是“突破一点,以点带面”,从而达到辐射全篇的目标。

“突破一点”,就是紧扣精彩的“背影”部分做文章。

“以点带面”,就是通过分析、学习“背影”部分,顺藤摸瓜,理解全文。

教学预计一课时即可完成。

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以感人父爱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与学生一起畅谈各自的父亲),播放一首关于父亲的歌曲,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明确本文的体裁——叙事记实散文,并通过朗读课文(或听录音,看课文录像),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的叙事。

接下来,便进入本文的正题——“背影”这个关键的点。

我们知道《背影》中描写背影的部分,也是最感人的地方是以下部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要过渡到这个关键点,可以要求学生品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为了能够准确找到这个句子,可以要求学生找不仅要特别感人,而且写得也特别出色的句子。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进入预先设计的情境之中,找到这个句子。

找到这个句子后,我们可以重点利用好这个句子。

首先可以进行初步的分析,可以提问:作者从几个方面刻画背影的?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可以明白这段主要通过外貌和动作来刻画背影。

在分析外貌时,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外貌中隐藏的东西——“布”,并启发学生这其实是交代了什么?学生能够想到,布其实代表了“我”的家境的变化,也就是说写外貌其实再次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呼应了上文。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我”的家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此时还可以补充“我”的家境曾经的美好。学生可以找出“我”的家境的惨淡,这里可以通过品味一个词语——“祸不单行”来解决。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让学生思考写“我”的家境的惨淡对于现在刻画背影起什么作用?可以得出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笔下的背影更加感人的结论。

在分析动作时,可以让学生分层次推敲词语的妙处。包括“走路”时的动作、“过铁道”时的动作、“爬月台”时的动作。在分析“走路”时的动作时,不仅要能够读出“走”,更要体会“走”的修饰语“蹒跚”所体现出来的父亲走这个动作之艰难;在分析“过铁道”时的动作时,不仅要让学生细细琢磨“探”的情态,更要体会修饰语“慢慢”一词的表现力;在分析“爬月台”时的动作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找出三个主要动作“攀”、“缩”、“倾”,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清楚这三个动作的施动对象分别是“手”、“脚”、“身体”,从而更加容易想象当时的情形。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的分析,让学生彻底体会父亲动作的艰难,进而思考艰难的原因。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父亲动作艰难的原因在于其身体肥胖、年老体衰等。再联系当时的家境,启发学生思考这些艰难的动作的描写的作用,进而体会背影的感人力量。

这个背影中提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以让学生品味流泪的原因,在于此时此刻“我”已经彻底理解了父亲对我的爱,因而流泪是感动的泪。而本文中先后写到我四次流泪,在此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

这个背影说明我已经理解了父亲对我的爱,还可以进行对比理解,可以将上文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聪明”与下文的“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中的“轻松”列出来,让学生对比理解、品味关键词句的内涵。

而“背影”这个关键词全文也先后提到四次,在学习了上文内容后,还可以比较四次写“背影”的作用,进而明确本文的线索,结合题目体会本文的另外一条线索,也就是暗线——父子深情。

至于“背影”中的深情可以通过赏析父亲对我说的五句话来体会,进而体会本文平实、充满深情的语言。

至此,整节课基本通过一个点辐射到了全篇,目标已经实现。

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动其全身不如动其一指”。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就像抓住了文章的突破点、激发点、动情点,找出了文章的线索,就如有了行进中的导航仪,学生阅读文章需要抓住主线,来解剖文本、揭示主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突破一点, 以点带面”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文章,不断探索、掌握规律,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上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新教师走进课堂的思考 下一篇: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