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12:01:2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摘 要:本文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概念释义的基础上,结合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阐述了其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考

众所周知,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系统、全面地对大学生尤其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意义则更是重大。结合一些高校的实际,笔者通过多次与学生、相关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到高校普遍开设有就业指导课,而且做得相对很到位;而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就显得逊色不少,相关课程开设很少甚至没有,即使有所涉及也是或零碎或乏力。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有着某些类似的功能,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重大差别的,那就是就业指导课主要是面向高年级开设,而对于低年级或刚入学的新生而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最为合适的。正是基于此种认识,笔者下面就简要谈一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意见。

1 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释义

要想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先要厘清职业、生涯、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组相关概念。了解这些概念为后续的表达奠定基础,现略述如下:

所谓职业,就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有报酬工作,是劳动者足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报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角色,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我国在1999年5月份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职业作了最为详尽的分类与介绍。

所谓生涯,就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综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终身连续性的职业经历,特别是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

而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则是指个人与社会职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据北森测评、新浪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或非常重要,7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职业生涯服务指导。笔者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也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总体说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大一新生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对象是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那么学生特别是新生的特点就决定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新生经过紧张有序的高中阶段进入到相对放松与开放的大学阶段,难免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状况:面对新环境,脱离家庭的庇护,显得孤独与无助;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成焦虑与不安;贫困生的自卑;优秀生的失落;浮躁与停滞并存;生活没有目标,面对大量的空余时间、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等等显得无所适从,茫然不知如何应对。对于这些症状,只要科学合理地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几乎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2.2 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困扰,决定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

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知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在自己制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多困扰,如搞不清楚“我是谁”,搞不清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究竟能干什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因而容易产生自傲、自卑、保守、攀比与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有的直接缺乏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较强依赖、从众和“临时抱佛脚”等不良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职业常识,不能正确认识与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等问题。可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是何等的迫切。

3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前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系统、科学地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有利于明确大学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提供一面旗帜;有利于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未雨而绸缪;有利于加快未来就业求职的速度、降低求职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促进就业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缓解甚至消除大学生因此而产生的焦虑、盲目、无助、彷徨等不良心理,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有益于身心健康;还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软实力。总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自己,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4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基于以上论述,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细节方面入手,以此来逐步地缓解目前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尴尬境地,直至最后形成多层面、多渠道、系统化、科学化、学科化、常规化的格局。

现在综合归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意见:科学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意识;积极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积极组织申报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尽早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及时进行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列为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设专人负责;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为学生排忧解难;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协会,让学生广泛参与;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节,让学生展现才华;由学校购买或自主开发专业测评软件或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职业测评与辅导,多渠道为学生提供便利。

5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为其服务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5.1 应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在前面也提到,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面向大一新生,而就业指导课主要是面向大三老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这二者完全地割裂开来,恰恰相反,应该将二者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实现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全程跟踪与服务,这样效果会最佳,对学生发展的定位也就越准确越科学。

5.2 注重实际内容不可流于形式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部门各相关人员一定要精心组织与准备,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如不同气质类型、不同性格类型、不同职业倾向性等在具体制定规划时,一定要区别对待。不可存在为了敷衍完成任务而忽略内容仅仅流于形式的弊病。

5.3 学校各部门之间务必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

做好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意义重大,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几个人就能单独完成的,它的完成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与资源共享。如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处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系辅导员、班主任的密切配合,需要学校心理部门、网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来测定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所以资源的共享与部门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5.4 应常规化、长期化、制度化

职业生涯的规划对每一个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是必要和紧迫的,所以这就要求这项工作务必常规化、长期化。尤其在每一届新生入学之后,一定要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不可出现忽冷忽热、时有时无的现象。一定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以实现它的有序延续。

参考文献

[1] 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0).

[3] 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6).

[4] 程社明.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5] 杨志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思考[J].中国市场,2006(3).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运行机制探析 下一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