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历史变迁及其发展探索

时间:2022-10-28 12:01:20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历史变迁及其发展探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基本建设获得了历史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各高校实施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新建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分别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并为适应国家投资机制改革提出高校基本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加深对基本建设管理模式的认识,促进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上水平,上档次。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传统管理模式;代建制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high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realized leaping development, has obtained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the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for capital construction, national universities has implemented the large-scaleconstructiontasks, including re- construction ,the extension- construction, the newly construction duty.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history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a university are drawn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market economy system,and the author proposes acting construction system to adapt the reform of state investment system,so as to deepen awareness of mangement moedl and improve overall mangement quality.

Key words: university;capital construction; the model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acting construc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1999年全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8年底,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约64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而到了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 。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基本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国家教育、财政等部门意识到了高校办学条件的紧缺,加大了对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起,政府陆续出台一些措施,旨在加强对高校的建设。1992年起,国家教委开始在高校开展“211工程”项目;1998年初,教育部又制定《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985工程”。教育发展带动了高校基本建设,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设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任务,高校基本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通过对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历史变迁进行回顾和探索研究,旨在既要看到多年来高校基本建设的发展变化,也要正视不同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使得高校的基本建设管理上水平、上档次。

一、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基本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基本建设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着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由原来的“临时性”转变成了“经常性”,各高校也随即设立了基本建设部门。特别是21世纪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地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基本建设部门将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全部通过发包,委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实施,自身承担管理监督和协调的职能。这种将设计、施工以及其它分项工程通过发包的管理模式称之为“传统管理模式”,也是目前在各个高校中广为采用的模式。

目前,在我国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中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主要有: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

(一)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高校基本建设部门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其它分项工程分别发包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其它单位,这种管理模式称为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由于施工总承包对承包商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它适应于简单、明确的工程。如高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如大型实验室等要由专业性的承包公司进行总承包。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要有一个环境要求,就是法制环境。在法制环境下,各参与方要有较强的法律和合同意识,能够比较自觉地履行合同的义务和权利,使合同管理能纳入正常轨道。否则,工程项目就不能正常进行。

(二)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项目管理承包模式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后,不是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分别进行招标,选择设计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完成相应的工作,而是先选择技术力量较强,有丰富工程管理经验的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承包。项目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的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帮助业主在项目前期策划、项目定义、计划、融资方案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达到项目生命周期技术和经济指标的最优化。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的适用范围通常用于大型工程项目,这些大型工程项目通常具备以下特征:(1)项目投资大,工艺装置多,工艺技术复杂;(2)业主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缺乏,业主凭借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难以完成,需要寻找有管理经验的项目管理承包商;(3)项目的一体化程度高,费用节省空间大,为业主追求项目的最佳目标提供条件;(4)项目投资方要求业主聘请项目管理承包商来管理项目。

这种管理模式目前是高校正在探寻的一种管理模式。大胆引入校外力量和基本建设部门结合,使得双方优势互补;同时使得高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思路得到转变,从原来的管理、建设、监督转变为一个纯粹的管理机构,从高校资源上比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节约不少,也为向将来高校基本建设平缓期过渡打下基础。但目前社会上真正有能力有资格的项目管理公司并不多见,许多项目管理公司责任心也不强,完全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也不现实,但是是一种发展方向。

(三)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有的地方也被称为“交钥匙工程”,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项目的全部设计和全部施工任务(包括市政配套任务、设备订货任务以及材料采购任务)一次性发包给一个单位,它能够利用设计与施工早期结合的优势,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采用这种模式对高校的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及目标控制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现代高校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复杂,单一的公司难以承担,所以选择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格、技术、时间和质量各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高校基本建设的要求。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也是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适用范围:(1)业主更加关注工程按期交付使用的项目;(2)业主只关心交付成果,不希望过多介入项目实施过程的项目;(3)业主希望承包商承担更多风险,同时愿意支付更多风险费用的项目;(4)业主希望接受一个完整配套的工程,“转动钥匙”即可使用的项目。

二、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高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管理工作。它既有一般建筑项目所必须作的工作,如立项、审批、工程设计管理、办理施工前各种许可证和各项审批、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验收、交付使用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又要适应高校自身的一些特点,根据使用功能、建筑风格的不同、校园规划的约束,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食堂、学生公寓等功能,来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和安排。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在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面临着改善管理方式、优化人员结构的压力,同时面临着基本建设规模日益增大而资金越来越紧的实际困难。为了搞好基本建设管理工作,基本建设部门必须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选择。

三、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化选择

当前,大多高校基本建设部门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不足抑或缺乏有价值的指导,或高校基本建设部门负责人随意拍板,在管理模式的选择总体上是非常盲目甚至十分投机的。在建筑市场,高效基本建设部门正在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但在针对具体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选择上,基本建设部门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而这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高校基本建设部门一般根据政策规定进行招标,从而确定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而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往往只根据现有的几种模式作随机选择。或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或采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或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或采用代建制管理模式,但由于投资体制、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因素上的差异,即应用条件不够成熟,故许多工程项目建设最终不太成功。更有甚者,有的高校基本建所部门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在管理模式上作一选择,认为只有根据国家制定的合同文本进行管理就是最合理的。所有这些做法,由于先天不足,往往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目标控制效果差。

四、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发展探索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力推“代建制”,加快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即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目前,在代建制试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代建管理模式有两种:(1)全过程代建。在项目伊始,招标人委托招标人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代建人,代建开始的节点既可以安排在编制项目建议书这一点上,也可以视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安排在项目前期的其他节点上。(2)两段式代建。两段式代建是将建设项目拆分成项目前期工作代建和实施阶段代建两个阶段。前期代建是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开始至工程正式立项为止;实施阶段代建一般从工程正式立项至施工保质期结束。前期工作代建比较适宜咨询管理类背景的项目管理企业,实施阶段代建比较适宜有总承包类背景的项目管理企业。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高校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因此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规定政府财政投资的高校基本建设项目采用代建制管理模式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君贻林,《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黄远智,《论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1)

〔3〕、王培根,《高等教育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蒲建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徐艳,《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建筑经济,2004(6)

作者简历:

曹辉林,男,1981年3月出生,广西桂林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建设管理处工程师;

周丰,男,1980年5月生,宁夏银川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建设管理处工程师

上一篇:近视小熊的故事 下一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