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品牌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11:41:48

基于区域品牌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升级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区域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应主要通过创建和管理区域品牌来实现。具体来说,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至关重要,而明确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强化区域品牌使用中的内在自律、加强对区域品牌使用的外在保护与监管和强化区域内诚信文化的建设则是区域品牌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12-0079-05

产业集群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进入障碍低,集群企业层次低等,直接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很大危机。因此,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刘芹,2007)。以中国为例,研究调查发现,在280多个城市中有160个城市拥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集群,且很多行业中都存在产业集群(孙艳,2005)。产业集群因具有外部经济性、交易费用降低、知识共享等优势,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刘珂,2006)。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诸如产业规模小、链条不完善、专业化层次低、公共配套薄弱,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低端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使产业集群被代替甚至衰退(王晓霞,2008)。同时,从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产业集群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基本上比较成熟,若不及时升级则可能出现衰退(波特,2001)。此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刚性、路径依赖、过度竞争导致的柠檬市场、区域锁定等问题导致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很大风险(刘芹,2007),集群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张公嵬,2008)。

针对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升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强调产业集群的内部联系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强调如何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以获得竞争优势(陈树文等,2006)。具体来看,在强调产业集群内部联系方面,张连业(2007)、陈柳钦(2007)、李文秀(2007)、王立军(2007)、王建国等(2008)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强化创新思想,促进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促进非正式创新网络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吸收与再创新机制等。张杰(2006)、徐竹青(2007)、邬爱其(2006)、谭炳才(2006)、陈守明(2008)、岳芳敏(2009)等强化了集群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如创建共生环境,优化竞争秩序、提升人力资本库、加强区域平台建设以及社会信任体系建设等。从融入全球价值链来看,崔焕金(2005)、黄建康(2007)、王立军(2007)等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集群应找准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节点并主动嵌入到全球价值链。潘利(2007)、刘芹(2008)、张景华(2009)则强化了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强调产业集群升级应将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入全球价值链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虽然产业集群升级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实力导致独立企业无法推动整个集群发展与控制产业集群升级,削弱了企业主动开发产品与打造品牌的激励机制,使得产业集群自行升级存在很大风险。同时,亦有研究表明,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地域内一群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熊明华,2004),它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密不可分,成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代表了区位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产品的声誉(喻卫斌,2004)。区域品牌能够提升集群的整体形象,并通过协同效应和共同进化机制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侯可,2007)。可见,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发展以及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区域品牌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区域品牌下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虽然部分学者在研究产业集群升级中提及了区域品牌,但这些研究更多是将区域品牌作为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某点对策,缺少深入分析。因此,本文从区域品牌角度入手,在分析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区域品牌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和对策。

二、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

根据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产业集群升级一方面强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强调融入全球价值链下的外延式升级。因此,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无非是从这两方面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影响。

从产业集群内部发展来看,一方面,区域品牌能够通过聚合效应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区域品牌是产品价格与质量优势的一种体现,能够对资源形成有效的吸引,使得供应商、生产厂商、客商等相关企业和产业以及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聚集在区域品牌周围。随着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有更多的资源集聚,增加该地区产业集群的资源存量,扩大地区产业集群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从而有利于优化集群的产业结构,促进集群的产业升级,提升集群的整体实力。同时我国的产业集群多以中小企业集聚为主,其各自的经营目标可能存在冲突,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竞争秩序混乱,阻碍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区域品牌作为区域特色的某种体现,往往蕴含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了集群内企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使集群内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增进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企业之间频繁的交流促进了集群内各种力量的整合,促进了技术进步,增强了区域内企业实力,使集群整体竞争力得以加强。而且,区域品牌作为区域内公用的无形资产,能够带来一定的外部效应,并为集群内所有的企业共同享用,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期望利润,这种期望利润能有效减少集群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可能使这些企业丧失进一步通过区域品牌获得利润的可能。区域品牌可以有效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对集群内企业形成利益约束机制,企业更愿意参与协作分工以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最终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另一方面,区域品牌通过持续的品牌效应提升集群内企业整体营销能力。区域品牌是建立在区域特色与优势基础上的,是区域产业集群不断积累的结果,直接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并且通过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竞合氛围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集群内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外部资源的聚集会为集群内企业带来较低的成本。良好的市场基础、较低的成本以及较高的创新能力增强了集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另外,区域品牌所蕴含的高质量等信息适应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关注。区域品牌产品有利于吸引消费者购买,并可能形成一定的品牌忠诚度,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创造持续性动力。此外,区域品牌作为公共物品,政府在区域品牌构建过程中为区域品牌创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举措在促进区域品牌创建的同时也为产业集群升级创造了条件,并对提高产业集群知名度与进一步扩大更广泛的市场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集群内企业整体营销能力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从集群发展的外部来看,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升级主要强调产业集群的外部联系,实现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产业链条升级”的渐进过程,体现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变化的轨迹,体现了全球产业价值转移的特点。

在工艺流程升级上,它主要强调通过改进工艺、生产流程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价值链发展水平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区域品牌凭借其具有的品牌效应,有助于带动集群内企业生产流程的整合与优化,更好地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形成更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并利用区域品牌所带来的成本优势,驱动集群内企业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实现产业集群的价值链转移;在产品升级上,它主要强调扩大产品种类,改进产品质量,并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区域品牌代表了区域的整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内产品的质量水平,并通过集群内企业间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使集群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声誉得到有效保障,从而较其他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在功能升级上,它主要强调通过整合资源,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区域品牌有助于集群内企业规划整合自身的经营行为,改变单一的产品生产者身份,逐步向产品设计、服务外包、品牌形象打造等高附加价值方向转化,达到驱动产业集群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的目的;在链条升级上,它强调从原有价值链向新的具有更高价值的价值链进行移植的过程。区域品牌所具有的磁场效应能够有效吸引各种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进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提升,形成各种资源在价值链之间的有效整合与转化,并随着竞争力的提升向更高的价值链发展阶段转移,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

三、区域品牌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对策

分析表明,区域品牌一方面能够通过提升集群内部实力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区域品牌的影响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集群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因此,区域品牌下的产业升级路径和对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创建区域品牌并通过管理区域品牌,促进区域品牌的健康发展,最终借助区域品牌的力量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

从区域品牌创建来看,区域品牌的形成主要有如下模式:依托自然资源的自然资源型,它主要以利用当地独特自然资源,保持和提升产品的独特品质为核心,通过构建现代产业组织和实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培育区域品牌经营主体,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品牌效应,通过分销和传播活动,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知信度;依托产业集群下的集群推动型,它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去进行合理的规划,并组织相关企业进行统一的经营。当形成一定集群规模之后,政府出面打造以区域集群特色为重点的区域品牌,形成“某乡、某镇、某都”等形式的区域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几个强势企业(一般是名牌企业)支撑,借助空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政府、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促进区域品牌的形成。可见,区域品牌在创建过程中具有发挥区域特色、提升区域内产业集群实力以及促进区域内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或组织的作用。

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政府通过引导、扶持产业集群发展间接推动区域品牌的形成创建。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是产业集群发展演进中必不可少的保障。政府的介入有助于形成产业格局和发挥区域特色,并形成和保持一定的规模,而这种规模化的、稳定的产品供应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条件。另外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政府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集群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另一方面,政府对直接推动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创建也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政府是区域品牌形成的主要推动者,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区域品牌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靠某个体无法完成该项工程,利用政府的行政推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区域品牌的形成创建进程;其次,政府在区域品牌形成创建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结合产业或产品区域特色建立区域品牌的合理布局,减少区域品牌建设过程的重复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区域特色产品与区域本身的有机结合;最后,政府在区域品牌形成创建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市场秩序维护、区域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制度建设、各种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宣传推介等活动,对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总之,政府在区域品牌形成创建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引导职能、监督职能、服务职能、激励职能及凝聚职能,通过这些职能的发挥为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行业协会而言,行业协会是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组成的行业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属于政府、企业之间、消费者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在区域品牌的创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行业协会在打造区域品牌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利用行业协会的特殊身份,牵头创建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是区域内的公共物品,区域内的企业很少有创建区域品牌的能力和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区域内的行业协会牵头创建区域品牌成为一种选择;第二,强化行业内部协调自律,为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行业协会作为自愿加入的民间组织,通过制定相关的章程或制度,能有效协调内部利益,约束个体行为,为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区域品牌的发展。总之,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组织。它可以使企业和其它组织在自律、互助的基础上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从而有效克服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的局限性,促进区域品牌的形成创建。

从区域品牌管理来看,区域品牌作为“公共物品”,其发展过程中的滥用问题一直困扰着区域品牌的发展,减少或者杜绝区域品牌滥用问题是区域品牌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要明确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区域品牌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导致区域品牌缺乏建设和管理的动力,也为区域品牌滥用创造了条件。因此,明确区域品牌产权主体是解决区域品牌滥用的关键。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区域品牌创建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作为主体、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联盟、龙头企业等几种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以政府为主体的区域品牌建设更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健康发展。政府将区域品牌作为一项公共工程来看待,政府出面加强对区域品牌的管理,利用政府的力量打击区域品牌滥用行为,协同区域内企业的行为,保障区域品牌协调发展;同时鉴于行业协会以及行业合作组织在联系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中的作用,政府还可以引导这些中介组织出面承担区域品牌创建的主体。这样的主体建构一方面能够利用这些主体的资源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另一方面这样的主体在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更能客观地去管理区域品牌,更能站在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设计区域品牌发展的规划,促进区域品牌健康发展。

2. 强化区域品牌使用中的内在自律。企业是区域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区域品牌滥用可能潜在者,由于企业自身缺少自我约束机制,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忽略其行为的影响。在利益的驱使下,生产劣质产品危害市场,而不去考虑这种行为给区域内其他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给区域品牌形象、区域品牌健康发展带来的伤害。因此,增强这些区域品牌使用者的品牌意识,使之明确区域品牌滥用的后果,并通过一定的教育强化企业长期经营的理念及其区域品牌使用中的行为自律,建立主动维护区域品牌形象的内在动力。同时利用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透明、增强违规操作的潜在威胁与制裁等手段,强化区域内外在力量对企业使用区域品牌行为的影响,增强对区域内区域品牌使用者行为自律约束,减少企业冒险滥用区域品牌概率,形成自发维护区域品牌形象的自律约束机制,培养区域品牌使用者自发调整自身行为以达到发挥区域品牌正效应,主动维护区域品牌形象的目的。

3. 加强对区域品牌使用的外在保护与监管。单纯的内在约束往往无法完全达到对区域品牌滥用的有效制止,适当的外在监管是配合内在机制的重要补充。因此对于区域品牌滥用的治理,除了强化内在自律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区域品牌使用外部保护与监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外在监管手段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真正发挥其作用,这无形中助长了区域品牌滥用之风。一方面,在相当多的区域内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区域品牌直接管理的机构或组织,没有组织或机构对区域品牌的创立、管理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地区也有专门的部门对区域品牌进行管理,但在管理中缺乏对区域品牌建设过程的跟踪管理,过程管理的缺失往往容易被一些不良企业所利用,造成对区域品牌形象的伤害。因此,一方面强化对区域品牌的注册,为区域品牌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政府或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出面选择合适的处罚力度和处罚方式,对滥用区域品牌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

4. 强化区域内诚信文化的建设。由于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等原因,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少诚信经营的理念,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显得尤为突出。诚信文化建设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而不考虑自身的行为可能对其他利益群体的影响,这一点在区域品牌管理过程中也体现得很明显。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通过“搭便车”行为,获得区域品牌的正面效应。而有的企业在利用区域品牌效应经营过程中不仅没有通过自己的经营行为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反出于自身的私利往往不注重自身的行为,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这种行为在影响企业自身的同时对区域品牌也会带来致命的影响,甚至导致区域品牌的消失。因此,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出面,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企业认识到诚信经营的带来的好处,重视对相关者的诚信教育,并建立区域内企业的信用体系,强化对不诚信经营者的打击力度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区域诚信文化,为区域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阻止区域品牌滥用行为。

四、总结与展望

产业集群升级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研究状况,本文从区域品牌角度对产业集群升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区域品牌不仅能够提高区域内集群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升级,还能够借助其品牌效应使集群内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带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因此,区域品牌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和对策,主要通过如何创建和管理区域品牌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至关重要,而明确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强化区域品牌使用中的内在自律、加强对区域品牌使用的外在保护与监管和强化区域内诚信文化的建设则是区域品牌管理的关键。

虽然本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比较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但本研究只是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今后可以考虑使用实地研究法或个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丰富本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树文,聂鸣,梅述恩.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能力升级的阶段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74-76.

[2]侯可.区域品牌建设初探[J].科技和产业,2007,(1):10-11.

[3]李亚林.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成果综述[J].价格月刊,2011,(7):60-63.

[4]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5]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3):57-62.

[6]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7]孙艳.产业集群:中国区域经济加速器[J].海内与海外,2005,(11):21-24.

[8]王立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2):26-29.

[9]王晓霞.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2009,(5):52-54.

[10]熊明华.地域品牌的形象建设与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6-29.

[11]喻卫斌.试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位品牌[J].商业经济文荟,2004,(6):59-61.

[12]张公嵬.珠三角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7):69-71.

[13]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一个制度解析——基于社会资本的逻辑视角[J].东南学术,2006,(3):98-104.

[14]佟光霁,王卫.区域品牌次品市场成因及质量改善机制的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12.

[15]吴传清,周勇,任丽凤.1992-2002年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一个选择性评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4).

上一篇: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 下一篇:开放挽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