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28 11:38:33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揉发内心世界的美。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37-01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日益深刻的认识到传统幼儿美术教学的落后:机械临摹、线条造型为主、以幼儿画得象不象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模式,造就的幼儿作品千面一孔、毫无个性的陈规定向教学思维。这种教学活动严重违背了幼儿美术作品是最具想象、最具创意且是按孩子的自身的感官、自己的思想表达与人不同的对外界认识的完整作品的宗旨。束缚了孩子创造性的感知世界、表达世界的能力,阻碍了幼儿创新潜质的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大力推进幼儿美术创新教育摒弃滞后的陈规美术教育已迫在眉睫。下面就如何组织幼儿美术活动谈一下自己看法:

一、教师要重视美术活动的价值,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

进行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所完成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绘画水平的提高,确切的是要以视觉性的知觉掌握来培养幼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活动就是使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1、教师应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目前,许多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感到迷茫。许多教师仅以幼儿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否新颖、独特来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我们说这是不够全面的。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因此,那些仅从幼儿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来评价创造力的现象是片面理解创造力的表现,是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的表现。这样,不但没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阻碍幼儿的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应该是在美术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整个创作思维的过程,多听孩子说,并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欣赏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时的感受。

2、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

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可否认,这是评价幼儿创造力的最明显的方面。因为幼儿能否较好地将自己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同样是美术活动所追求的。幼儿作品表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如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教师认为技能是基础,它使幼儿把想到的画出来。但也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对于幼儿必须先教技能技巧,因为幼儿想的很好,但能表现出来的很少,其实从某一侧面可以看出这种过分强调技能的现象是教师片面追求画面效果的反映。由于能力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幼儿的作品惟妙惟肖,同时由于幼儿心理特点,喜欢把自己喜爱的或认为重要的东西夸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才能更好地处理传授知识技能与发展创造力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幼儿美术活动中,技能技巧的传授什么时候介入最有效,什么方法最合适的现成模式,这需进一步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

二、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目前,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缺乏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些问题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理论没有指导实践。主要表现在:1、幼儿绘画中的现象,教师以主观审美认为是幼儿故意画得奇怪。2、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打断幼儿的思路,有时甚至包办代替。

以上现象都在说明美术活动能否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教师能否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思考是分不开的,这是关于教师理论素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从思想上认识辅导的重要性,透彻地明白辅导者的作用。

三、对美术活动的几点建议

1、平时应引导幼儿观察,积累表象,这是幼儿想象空间的物质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在指导观察时,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2、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一贯来我们都有会常规,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幼儿的自由,也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被称为想象活跃的高峰期,幼儿天真浪漫,无拘无束,很容易进入想象王国之中,而美术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可能有出色的创作。但是,一味地强调轻松愉快,毫无原则地放任自由又只能导致美术活动的失败。实践证明,必要的常规不可无,只是不应成为呆板的模式和戒律。美术活动中,应该允许幼儿轻声交谈,但不可大声叫嚷;允许幼儿自由走动参观学习,但切不可影响他人;允许自由选择工具材料,但要求爱护并正确使用。这样一来,既有要求又有足够的自由,孩子当然自我感觉良好,参与意识与创作的兴趣也大为增长。

3、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开拓思路。一般绘画教学所提供的范例多是“死”的,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某一事物的一种形态或动作,出示的是完整范例,幼儿易受暗示,这样幼儿很容易模仿,框死幼儿的思路。因此,笔者提倡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以免影响幼儿画面的构思。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备课之我见 下一篇:美术教学中的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