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强度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

时间:2022-10-28 11:20:45

骨强度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骨强度测定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强度B超仪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127例进行骨强度检测。结果:佝偻病婴幼儿经骨强度B超检测阳性率与健康儿童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男女儿童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检测结果经临床评价,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骨强度测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能做到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且具有无创、无痛的优点,可以作为婴幼儿诊断佝偻病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骨强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骨强度B超逐步替代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而作为判断儿童骨营养状况的指标。而血生化是诊断佝偻病的金标准。为了解骨强度B超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佝偻病患儿127例,现将骨强度B超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127例,男71例,女56例。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在儿保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34例作为对照组。

诊断标准:1缺乏日照和维生素D补充不足的病史;2佝偻病体征、骨骼改变;3X线有佝偻病表现;4血生化改变。

检测方法:采用骨强度B超仪检测儿童左侧胫骨中段处的骨强度(<3岁),左桡骨远端1/3处的骨强度(>3岁)。测量时室内温度保持在15~30℃,每天进行1次仪器系统质量校验。由固定的1名人员按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指标包括SOS值即声速值,Z值为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比较的标准差数值,百分位数为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比较的百分位等级。百分位数<25%即为骨强度不足(阳性)。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 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7例儿童保健门诊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经骨强度B超检测阳性率与健康儿童组阳性率比较(采用 X 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7例儿童保健门诊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经骨强度B超检测阳性率男女比较(采用 X 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骨强度B超检测进行临床评价,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88.98%,特异度85.82%。见表3。

讨论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佝偻病也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与生长板同时受损。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是国家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早期、正确地诊断佝偻病是关键。以血清25(OH)D水平测定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血清25(OH)D在早期明显降低。但在一般医院无条件进行该项测定,故多数以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来进行诊断。普通X线片只有在骨矿含量丢失30%以上时,才能识别出其骨密度的变化,对早期佝偻病的诊断帮助不大。ALP是反映骨钙代谢障碍的重要生化指标,在X线改变前即有升高,但血浆中的ALP除来自骨骼外,还来自肝、胆、肠和肺,所以其特异性较差。近年来骨强度B超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判断骨骼营养状况的指标。骨强度依赖于骨矿含量、骨内部结构、骨小梁和皮质骨厚度、及构成材料的内在特性等的变化。而骨矿物质其主要成分是钙含量,当骨矿物含量下降超过5%时就能显示出变化。所以骨强度更能早期的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通过127例确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骨强度检查结果与正常健康儿童的骨强度检查结果相比较,提示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且具有无创、无痛的优点。可以作为婴幼儿诊断佝偻病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2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6-156.

3凌昱,许妃,周敬静.骨密度B超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11(30):98-100.

4孟瑶.骨的微结构于骨强度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9(17):831-834.

上一篇:尿β2-MG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 下一篇:TOF MRV和CE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