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胶血清对精神病患者血锂浓度测定的影响

时间:2022-07-31 08:49:11

分离胶血清对精神病患者血锂浓度测定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对测定血清锂浓度的影响。方法:用普通、肝素钠抗凝及两种不同产地的分离胶负压采血管分离血清、血浆,在电解质分析仪上检测血锂浓度,比较4种采血管血锂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两种分离胶、肝素钠抗凝、普通采血管检测血锂浓度的结果比较,有较好的符合性(P>0.05)。结论: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分离血清与其他两种收集方式获取的血清、血浆检测血锂浓度均同样可获得较一致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分离胶肝素钠抗凝普通采血管血锂浓度离子选择电极

锂盐对急性躁狂症精神病的治疗有预防作用。以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精神病患者,有效率可达70%,对锂盐敏感的患者几乎能完全防止复发。临床常用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精神病患者,其疗效与药物在血液内锂浓度有关,治疗浓度0.5~1.2mmol/L与中毒浓度1.4mmol/L很接近,安全范围窄,极易引起中毒。对血锂浓度检测的准确度是否与采血管类型有关临床持有不同意见,现就不同类型采血管获得血清、血浆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方法对血锂浓度的影响作进一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例住院(临床服用碳酸锂1周,血锂达稳定浓度)和门诊(已出院维持治疗监测血锂浓度)患者,其中住院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7~48岁;门诊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16~45岁。已剔除近期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者,剔除溶血、脂血标本。

采集方式:住院患者采集晨8:00空腹静脉血,门诊患者为末次服用碳酸锂10~12小时采集静脉血,均为4管:一管为肝素钠抗凝剂负压采血管,采集后颠倒混匀5~6次,3000r/分离心10分钟;一管为普通负压采血管、两管(国产1、进口2)为分离胶负压采血管,采集后室温直立静置20分钟,3000r/分离心15分钟。

仪器与试剂:电解质分析仪、参比液、活化液、A/A-1飘逸校正液、B斜率校正液。

检测方法:所有标本在采集后2小时内使用电解质分析仪,专业人员严格按操作程序检测血锂浓度,分析结果;室温放置8小时后检测两管(国产1、进口2)分离胶负压采血管血清血锂浓度。

统计学处理: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SPSS13.0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种分离胶血清之间、与肝素钠抗凝

血浆之间、以及与普通管血清血锂浓度结果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小时后,对两管(国产1、进口2)分离胶负压采血管血清检测血锂浓度,检测结果与前4次血锂浓度结果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血液分离胶是利用具有触变性凝胶的黏度变化可逆性,将血清与血凝块分离,并隔断血凝块对血清的影响,具有耐高温、抗低温、高稳定性的特性,其密度介于血清和血细胞之间,离心后在采血管中自上而下形成清晰的血清、分离胶和底部血凝块3层,其血清测得血锂浓度与普通试管血清、肝素钠抗凝血浆测得血锂浓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郭新胜等研究结果不同,是否为其研究时使用分离胶组成成分有关,或使红细胞内锂充分释放至血清中或与使用电极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离胶负压采血管因为能够简单、快速地分离血清,缩短急诊时间,减少血液污染和细胞、血清间相互干扰,维持血清被测组分的稳定而被广泛使用于临床并得到认可。由于分离胶能在血清和血块之间紧密黏附试管壁形成封闭隔离层,隔断了血凝块对血清的影响,简化了分离血清的操作,又减少了病毒传播机会和医疗废弃物,解决了部分血液学检验中的安全问题。但分离胶是否与血锂浓度的真实值和准确度有相关性,一直困扰检验和临床,且少见相关报导。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肝素处理的标本适用于锂盐的快速检测,分离胶处理的标本同样适用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锂浓度,与其他采集方式检测结果相符,而且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便于运输和复查。

参考文献

1王学铭,主编.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4-235.

2孔国强,果伟.碳酸锂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18(3):183-185.

3郭新胜,师天元,张瑞岭,等.使用添加剂处理标本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锂浓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5,20(3):230-232.

上一篇: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