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2-10-28 10:17:25

高校创业教育与经济增长

【摘 要】创业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已经接受过类似的教育。创业教育就其本身含义而言,一方面是指以开发大学生自身发展能力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为基本目标,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教育;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转化、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的突破,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创业以全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建立新的组织实现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促进彼此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教育;经济进步;政策推进;积极意义;互利共赢

一、发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却落后于世界上很多的国家,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创新能力都是很落后的,几乎大部分都是借鉴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是要靠创新量,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纵观世界发展大势,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提升国民总体的创新素质是基础。特别是大学生,必须实现自身能力的飞跃提升创新素质。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的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不高,缺乏主动的认知创新意识。不敢冒险,缺乏想象力,思维缺乏变通,创新知识淡薄。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此来带动国民创新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第一,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而高校创业教育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力。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是当代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国民整体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认识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大批创新性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第二,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就业已经不仅仅是无学历或者学历低等民众面临的难题。随着大学的不断的增多,大学生已经成了很普遍的一个名词,并没有以前那么遥不可及。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已经使大学生的素质不断的降低,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解决就业问题不应该仅仅是使每一个劳动力都得到工作,而应是提高劳动力整体的素质,充分将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我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基本都是传统的就业型人才,他们缺乏基本的创新精神、坚定的创业意识和深厚的创业能力,难以在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主动适应社会、迎接生存和竞争的挑战。现今高等学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有效的挖掘大学生的基本的潜能,培养大学生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很多毕业以后没有工作的就业者直接变成了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也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经济增长与创业教育的互惠互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和深化,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范围也在持续不断的加快和扩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都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差距,就不能仅靠自身科技经验的积累,只局限于继承传统,与借鉴外国经验。而要实现自身的突破,积极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实现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高等教育学校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必然追求,这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世界性变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个世界性教育与经济大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和紧跟上这一重大时展。创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促使中国大学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向创业型大学迈进,在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经济的进步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功劳不可磨灭。

三、结论

高校创业教育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积极办好高校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要顺应时展潮流,在世界性的挑战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经济与科技的飞跃。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 .

[2]王永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98 .

[3]刘影,赵志军.论构建与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4]刘素杰.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上一篇:谈动物园票务管理问题 下一篇:物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