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8 10:15:18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近期效果。 方法 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owen病患者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皮损处局部外用20%ALA霜,3 h后行红光照射,剂量为(100~120)J/cm2,照射时间约20~30 min,4周内每周照射1次。对照组每日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5-FU软膏)2次,用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完全有效率91.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完全有效率27.27%,总有效率90.91%。治疗组的完全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ALA-PDT治疗Bowen病简单有效、耐受性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5-氨基酮戊酸;5-氟尿嘧啶软膏;Bowen病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46-02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非侵袭性、精确定位的新型的组织消融疗法,该疗法在皮肤科领域中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Bowen病等皮肤肿瘤及其他皮肤良性增生性疾病,疗效确切[1]。Bowen病(Bowen disease)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临床表现为发展缓慢并持续存在的表面附着鳞屑或痂的红色斑块。传统治疗有一定的痛苦和副反应,且常因特殊的解剖部位、皮损面积过大等给治疗带来困难。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ALA-PDT治疗Bowen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2009年2月~2011年6月经我院皮肤科确诊的Bowen病患者23例。患者皮损均为单发,皮损面积0.4 cm×1 cm~5 cm×8 cm,病程1个月~1.5年,可能有砷接触史者3例,有色素痣基础3例,有虫咬史者1例。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男7例、女5例,患者年龄29~78岁,平均(50.68±5.78)岁;皮损位于腹部3例,面部者2例,背部2例,上肢2例,会1例,手背1例,大腿1例。对照组男6例、女5例,患者年龄27~79岁,平均(50.45±4.67)岁,皮损位于背部2例,后腰部2例,面部1例,球结膜1例,耳部2例,左1例,1例,前臂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数目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及材料

5-氨基酮戊酸:规格118 mg/瓶(批号090525),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使用时依皮损情况配制成新鲜的20% ALA霜;艾拉光动力(PDT)激光治疗仪(型号LED-IB),输出功率0~300 mW连续可调,功率密度(0~381.97)mW/cm2,武汉亚格光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5-FU软膏:由天津金利康医药保健品公司生产,规格:4g:100mg/支,批号:津卫药准字(1994)第002599号。

1.3 治疗方法

先将患者皮损表面的痂皮及鳞屑清理,治疗组在皮损处及外沿1 cm处涂以新鲜配制的20% ALA霜,用塑料薄膜封包,3 h后行红光照射,剂量为(100~120)J/cm2,照射时间约20~30 min,4周内每周照射1次。对照组每日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5-FU软膏)2次,用药4周。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治疗后1、4周和3、6、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随访1次/年。在原消退皮疹处出现新发损害者为复发。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WHO通用评价方法。完全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为病变消失或组织学检查示无异常发现,超过1个月;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为病变面积缩小50%以上,至少4周;无效(no response,NR)为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周;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为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变增大25%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小样本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的对比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然而两组完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经4次治疗后皮损均完全缓解,留轻度色素沉着斑或暂时性色素减退,后逐渐恢复正常皮纹。皮肤活检均为正常皮肤结构。1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在红光照射皮损时主诉有轻度烧灼刺痛感,但均能承受。全部患者于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但经冷敷处理后,1~3 d后均能消退;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用药后第2~3周出现皮损处糜烂、结痂,7例红肿,通过外用百多邦及冷敷后均好转。

3 讨论

Bowen病病因尚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Bowen病一般情况下为单发,其发病可能与接触砷剂或内脏肿瘤有关,长期日光照射可能是重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长期接触煤焦油、摩擦或损伤皆可为诱因。本病绝大多数终生处于原位癌状态,也有认为高达20%~30%患者演变为侵袭癌,此时称之为Bowen病-鳞癌[2]。该病传统首选手术切除,也可采用微波、液氮冷冻、钴照射、浅X线、电灼等治疗。此外,还可用5-氟尿嘧啶、20%足叶草脂等细胞毒性药物局部外擦。

PDT疗法于1990年由加拿大学者Kennedy等[3]首先创导,目前已成为世界肿瘤防治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5-氨基酮戊酸(ALA)是近年开发的第2代光敏剂,ALA-PD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体表肿瘤,其基本原理是:因肿瘤组织摄取光敏物质的能力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外源性ALA被肿瘤细胞、其他增生旺盛的细胞和毛囊皮脂腺单位吸收后,代谢为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Ⅸ(PpⅨ),PpⅨ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使细胞发生坏死、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损很小或几乎不受损伤[4]。PDT最大的优点是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近期副作用相对轻微,不良反应少,过敏反应是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的灼热感大部分患者均能耐受,无明显痛苦。ALA-PDT不受皮损数目和部位的限制,且可重复治疗。许多学者报道,相比较于冷冻及局部5-氟尿嘧啶治疗,ALA-PDT治疗Bowen病疗效更好,不但罕见副作用还兼具美容效果[5,6]。陈晶等[7]通过对PDT治疗Bowen病进行系统评价研究后得到初步结论,PDT组皮肤Bowen病的治愈率及美容效果优于安慰剂、冷冻或5-FU等外用治疗,且复发率低。在欧洲16个开放中心进行的外用20% ALA后治疗Bowen病试验,结果显示有效率达90%。Calzavara等[8]对55个患者的112个Bowen病或鳞癌皮损采用160 mg/g的MAL-PDT治疗,3个月与2年有效率分别为73.2%和53.6%。

本研究治疗组1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有效率100%,完全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虽达90.91%,完全有效却只有3例,完全有效率27.27%。治疗组完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小,美容效果好,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10]。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里,诸多医院已把PDT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国外一些权威的皮肤癌治疗指南也已将PDT列为皮肤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11]。ALA-PDT作为一种简单有效、耐受性好、兼顾美容且无严重副作用的新疗法,在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方面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杨慧兰. 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一)——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应用的现状及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3):388-390.

[2]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5-1117.

[3] Kennedy JC,Pottier RH,Pross DC.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endogenous protoporphyrin Ⅸ: basic principles and present clinical experience[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1990,6(1-2):143-148.

[4] Neubert T,Lehmann P. Bowen’s disease——a review of newer treatmentoption[J]. 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2008,4(5):1085-1095.

[5] 熊林,陆延娜,万静,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1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2):124-125.

[6] Salim A,Leman JA,McColl JH,et al.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topical 5-flor-ouracil in Bowen’s disease[J]. Br J Dermatol,2003,148(3):539-543.

[7] 陈晶,吴严,刘梅,等.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鲍温病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1):1302-1307.

[8] Calzavara-Pinton PG,Venturini M,Sala R. Photodynamic therapy: update 2006.Part 1: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3):293-302.

[9] Garcia-Zuazaga J,Cooper KD,Baron E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ermatology: current concepts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05,5(5):791-800.

[10] Morton CA.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and more[J]. Arch Dermatol,2004,140(1):116-120.

[11] Morton CA,Brown SB,Collins S,et al. Guidelines for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report of a workshop of the British Photodermatology Group[J]. Br J Dermatol,2002,146(4):552-567.

(收稿日期:2012-09-18)

上一篇:派丽奥与牙康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对...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观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