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新思维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8 09:52:37

运用创新思维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把新型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把新思路和新方法运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文化理念。有了良好的文化理念支持,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勇气和决心,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实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把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探究意识结合起来,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这需要一种很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作支撑,师生就拥有了战胜苦难的决心和勇气,能够减轻学习负担,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完成学业,全神贯注地学习,把学习数学知识当成一种享受,并非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苦学。有了文化理念的支持,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生产生活过程中一切数学现象的奥秘,对某一项成功的体验都会赢得全体师生的赞誉和欣慰。有了文化理念的支持,就能够把数学教学推向科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很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优秀组织者的角色,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上。在参与探索性教学实践中,师生有共同的目标和明确的分工,尤其要尝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并且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文化理念是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面对的一种能够开发自身无限潜力的因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把它运用于数学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结合社会问题,进一步探究贯穿于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强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负责梳理、总结知识结构,然后提出新问题,冷静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型学习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指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一定要在很大程度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和意愿,不要让学生带着情绪上课,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助他们一臂之力,使他们不失去自尊,不丧失自信。在实施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对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真真切切成为一项有趣的探索活动。

二、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渗透文化精神,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和谐、活跃。教师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有效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积极探索的文化氛围,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激发学生探索数学新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中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极大的信任感,有问题愿意向老师请教,生生互相沟通,共同探讨。师生之间建立默契的亲近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而这样的默契是在一定文化理念支持下逐步建立的,是师生间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和他们平等的伙伴,是一起探讨数学课程教学中所有难题的和蔼导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教师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变通和机动自由的教育教学方法,避免恶语伤人,让他们逐步适应课堂教学的节奏,消除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厌倦心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且深深爱上数学课。通过文化理念的支持,把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同学间相互帮助,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良好的师生情感能够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认同感,“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且在良师和益友的启发指导下,获得了某方面的灵感,在成熟理论指导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促进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强化教学效果。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锻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学科间的配合,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严谨的数学思维为基础,有效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以极大的精神投入和超越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全面付出实现。教师可利用文化理念的支持,与学生共同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时需要和社会相关单位协调完成。虽然看起来繁琐,但这样对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数学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通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把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激发式教学方法贯彻到底。可配合特定文化理念支持下的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现代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耐心指导实践使全体学生掌握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所以必须在教学中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共同进步的理想目标。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兴趣培养的科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社会的迫切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在培养能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践培养能够解答数学习题的知识型人才,更要明确数学教学是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的,从而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爱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09(11).

[2]孙焕昭.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3]钱金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上一篇:浅析“项目导向制”的JSP课程改革 下一篇: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及心理测评系统研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