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服务苏州[一区三城]建设

时间:2022-10-28 09:09:03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服务苏州[一区三城]建设

紧紧围绕“三区三城”(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实现第二个率先,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关键时期的战略抉择。“三区三城”建设,既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苏州综合竞争力的目标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苏州持续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对我们认真履行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等职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三区三城”建设对法治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法治大环境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总体全省争先进,单项全国创一流”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三区三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全市法律服务业紧紧围绕“三区三城”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促转型、促升级;助稳定、助发展”等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切实增强服务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律师业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谋求新作为。针对我市在新的发展阶段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特点,突出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主攻方向,引导广大律师业依法服务以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依法服务以金融提升、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依法办理企业融资引资、兼并重组等法律事务。着力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等六大新兴产业的法律业务研究,积极探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引进、地标型创新企业的法律业务,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为新兴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采取“组团服务”、“强强联合”、“重点帮扶”等方式,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针对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宏观决策将更多地涉及利益调整的现状,指导律师积极开展法律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当好参谋。发挥法律顾问熟悉法律的优势,积极为全市的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发挥广泛联系社会的优势,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政府提高效率、改进作风,更好地为民服务。进一步增强法律顾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谋、谋之能用”。加强对政府法律顾问运行情况的管理考核,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

进一步发展律师法律服务业。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按照讲政治、强素质、树形象的要求,始终把握律师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导向,引导律师事务所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强化专业分工,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我市律师业转型升级。继续创建省、市“优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活动,及时总结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广大律师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公证业在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中谋求新发展。拓宽公证范围,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指导公证机构认真办理企业并购、知识产权保护等公证事项,为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切实履行好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为政府依法行政做好服务;加强涉外公证,特别是为经济合作、反倾销诉讼等提供证据支持。加快公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公证机构年度考核机制,提高公证公信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良好的素质和公证工作的规范化提升公证质量,努力把每一件公证办成“铁证”。

司法鉴定业在加强规范化管理中谋求新提高。围绕提高司法鉴定采信率,认真抓好以“三大类”为重点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质量认证许可工作,逐步实现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好鉴定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鉴定机构业务水平和质量。

基层法律服务业在差异性发展中谋求新突破。积极引导基层法律服务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将重点放在满足村、社区法律服务需求上,服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村和城市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乡镇和社区改革发展,努力成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好助手。强化能力培训,规范执业行为,促进基层法律服务业健康发展。

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法律素养

今年是“五五”普法的收官之年。我们以考核验收为契机,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坚持一手抓“五五”普法的总结提高,一手抓“六五”普法的谋篇布局,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公民法律素质,为建设“三区三城”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抓普法。着眼于转型升级和“三区三城”建设,大力宣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宏观调控、资源环境、投资开发、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以及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抓好街巷整治、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教育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落实与学法考核工作;努力抓好苏州市民法制教育中心建设;针对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突出抓好企业的法制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转型升级、依法管理的水平;服务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局,紧贴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重点围绕宅基地置换使用、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等与农民群众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开展以“学常用法、做守法人”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载体建设,与市园林绿化部门积极协调在广济公园增设法治文化宣传的设施和内容,不断扩大法治文化阵地。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创建全国、省、市三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

扎实开展各种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农民工学法用法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认真组织“‘五五’普法江苏行”大型采访活动,全面展示我市“五五”普法的丰硕成果,以扎实的工作和卓著的成效,努力争创全省、全国“五五”普法终期先进单位。

做好法治惠民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始终把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法治惠民的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在群众中的知晓率;下大力气抓好规范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有效服务群众;发扬锲而不舍、一着不让精神,加大苏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资金募集的力度,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案件项目和范围;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法律援助“维权岗”、“工作站”,发挥市法律援助中心升级改造的作用,加强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窗口的全面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援助工作的新路子,全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改善生态改变观念 下一篇:找准宣传工作创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