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治疗血栓性脑梗塞50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2-10-28 08:56:26

阿司匹林治疗血栓性脑梗塞50例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血栓性脑梗塞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治疗组50例、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经积极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由此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P

[关键词] 血栓性脑梗塞;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b)-0090-02

急性期的血栓性脑梗塞,又叫做脑血栓形成,是一种突然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使得动脉系统发生粥样硬化并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管腔内发生狭窄与闭塞等,最终引起的脑部组织缺血坏死[1-2]。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性神经系统障碍、偏瘫与失语等[3-4]。为观察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此次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血栓性脑梗塞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血栓性脑梗塞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治疗组50例、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有男患26例,女患24例,年龄在55~68岁之间,平均(61±2)岁,发病时间为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3±0.2)年;对照组有男患24例,女患26例,年龄在54~71岁之间,平均(62±1)岁,发病时间为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4±0.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程度方面的自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丹参注射液(产品批号:Z61020761,剂量:每支装10 mL)40 mL,加入右旋糖酐(产品批号:H20003299,剂量:500 mL:50 g右旋糖酐40与25 g葡萄糖),1次/d,静脉注射[5]。

治疗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产品批号:H20030160,剂量:0.3 g/片)0.6 g,1次/d口服。疗程结束后,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产品批号:H13024364,剂量:25 mg/片)100 mg,3次/d口服。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经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精神症状视为显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症状有明显减轻视为有效;患者一般情况差,精神症状未见减轻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6]。

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此次研究的患者进行评定,评分越高,精神缺损越严重[7]。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经积极治疗,治疗组中痊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痊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由此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P

2.2 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4.2±0.5)分,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6.8±0.1)分。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9.2±1.5)分,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9.8±0.9)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期的血栓性脑梗死疾病,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溶栓治疗。虽然该方法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需要考虑溶栓时间窗等方面的问题。急性期的脑血栓栓塞,发病原因是血栓引起的脑部动脉阻塞,随后导致脑组织缺血,如果能够及时疏通血管,恢复脑组织的供血,能够有效降低组织由于缺血因素导致的坏死。可以说,急性期血栓性脑梗死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快速的把握时机,在脑部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之前,对血栓使用药物进行溶解,从而恢复脑部组织的供血,降低脑部组织发生坏死的可能。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疾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增加,针对急性期的血栓性脑梗死疾病,目前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办法,即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阿司匹林,药理学上又叫做乙酰水杨酸,作为一种具有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的应用范围是治疗感冒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的特点是价格相对较低,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预防多种疾病。急性期的血栓性脑梗死疾病发病因素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导致脑部严重的损害。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分解已经聚合的血小板,从而治疗急性期血栓性脑梗死疾病。

该次研究经积极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由此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P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期的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姗姗.依据达奉注射液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24):127,140.

[2] 吕玉可,李兰涛.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1):57-58.

[3] 吕建军,郭素贞,赵伟娥,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9):53-55.

[4] 李海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1(1):58-60.

[5] 赵爱国.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1):16-18.

[6] 李伟.23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J].中外医疗,2013(20):3-5.

[7] 刘慧,王文红.脑血栓片临床观察60例病历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8):58-60.

[8] 肖群,刘守山.用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208-209.

(收稿日期:2015-09-17)

上一篇:PLIF和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国民英雄”张国强牵手新东家华盛金榜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