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F和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5-23 05:23:04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2月― 2015年1月,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71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行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间植骨,椎弓根系统固定。其中,21例行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为TLIF组, 另外50例行经腰椎管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为 PLIF组 , 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 随访平均30个月。末次随访两组 VAS评分,ODI 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 (P0.05) 。结论 TLIF和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经后路椎间融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b)-0030-03

腰椎退行性变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以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等症状[1], 主要适用于保守无效,需行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为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2011年2月―2015年1月,共有7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上述两种方式的手术治疗。经观察,两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结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以下称TLIF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2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54.9±9.2)岁,含高位腰椎间盘(L1~2、L2~3)4例;收集同期在我院行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以下称PLIF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6~79岁,平均(56.7±6.9)岁,两组病例随访24~45个月,平均(30±0.3)个月。

1.2 手术方法

TLIF组:麻醉,俯卧位,旁正中切口,人字嵴定位,植入椎弓根钉。咬除术侧下关节突,进入椎管。部分去除上下椎板、黄韧带,暴露硬膜外缘,神经根管减压,摘除髓核,刮除终板软骨。将取出的骨质制备成颗粒状塞入椎间隙。置Cage。安装连接棒,适度加压。双侧病变可减压双侧关节突,放置负压,缝合切口。

PLIF组:麻醉、暴露与TLIF组相同,置入椎弓根螺钉,咬除棘突、韧带及双侧椎板,去除黄韧带及关节突内侧缘,扩大侧隐窝及根管。切开纤维环清除髓核,刮除上、下软骨终板,椎体间植入碎骨粒及Cage,安装连接棒,放置负压,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常规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术后36 h拔除引流,术后4 d开始功能训练。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评价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DI) 功能评分和VAS腰痛视觉评分。依据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腰腿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总体方差齐时,采用两样本t检验,两组总体方差不齐时,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VAS疼痛评分

TLIF组经两样本t检验,末次随访VAS腰痛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P=0.0000.05)。见表1。

2.2 ODI 评分

TLIF组经秩和检验,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16,*P=0.0000.05)。见表2。

3 讨论

约20%的腰椎退变患者需行腰椎融合术治疗[3]。PLIF与TLIF是常用的腰椎后路融合技术, 常用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患、 腰椎退行性滑脱和椎弓崩裂的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4]。该组研究共治疗71例相关患者,疗效满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其中有4例高位腰椎间盘患者,经TLIF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远期评估,VAS、ODI评分均显著好转。两种融合技术,均可恢复腰椎正常曲度和三维平衡, 达到良好的3600融合固定,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5]。

有研究文献[6]指出,两种方法各有局限性,我们也发现:PLIF组患者中, 因需要显露较大的椎管空间, 出现2例脑脊液漏及4例神经牵拉伤; TLIF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对称神经根损伤,2例重度狭窄患者症状改善改善不理想。末次随访证实:两组痛觉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较术前改善,是治疗LDD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并发症。结合研究,该研究认为: ①高位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选择TLIF治疗,因为腰3以上节段PLIF风险极大[7]。②在切除椎板间增厚的黄韧带结构时, 如需椎管探查,或减压,尽可能轻轻将硬膜囊向中线牵拉, 显露上位、下位神经根时尽可能减少刺激。③尽可能完整彻底清除椎间盘是成功融合的保证。④椎间隙前部植骨应充分。有报道认为:椎间植骨面积应达椎体面积的30%[8], 椎体中后部应注意保护终板, 防止cage下沉。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两种融合方法在腰椎退变疾病治疗中,均能取得良好疗效。术者应该根据病情及习惯,做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Wenzhi Zhang, Xu Li,Xifu Shang, et al.Modifi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using a transmultifidus approach: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open-TLIF[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2015,10:93

[2] 蒋欣浩,彭昊,许顺恩.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737-1739.

[3] 马超,吴继彬,赵猛,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9):620-623.

[4] 吕廷灼,王文志,冯世庆.腰椎融合术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9):747-749.

[5] Lee HJ,Seo JC,Kwak MA,et al.Acupuncture for low back pain due to spondylolisthesi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J].Trials,2014,15:105.

[6] Bourgeois AC, Faulkner AR, Pasciak AS,et al.The evolution of image-guided lumbosacral spine surgery[J].Ann Transl Med,2015,3(5):69.

[7] Mason A, Paulsen R, Babuska JM,et al, Nelson EL, Villavicencio AT (2014) The accuracy of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using intraoperative image guidance systems[J].J eurosurg Spine 20:196-203.

[8] 薛华明,涂意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7):1337-1338.

(收稿日期:2015-09-08)

上一篇:马苏:我把角色当成亲骨肉 下一篇:阿司匹林治疗血栓性脑梗塞50例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