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残疾人赛艇比赛

时间:2022-10-28 08:03:22

试论中国残疾人赛艇比赛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家残疾人赛艇队两年半训练时间里的一些成功经验,部分经验也可应用于健全人赛艇训练、比赛过程中,可有效缩短赛艇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从初级参与者到较高职业水平的转换过程。

[关键词]残疾人;赛艇;体育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219-02

1前言

赛艇运动是一项古老又承载丰富人类文明历史的体育运动,它是一项适合所有人参与的终身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残疾人也可以参加到赛艇项目中,通过参加赛艇体育运动感受大自然、挑战自我、增强信心。

残疾人赛艇在国际上已开展多年,每年在健全人赛艇世界杯、世锦赛赛场上均会同步举行残疾人赛艇世界杯、世锦赛比赛,不仅体现赛艇运动的平等、包容,也极大地促进世界各国残疾人赛艇水平的发展。欧美等开展残疾人赛艇运动项目较早的国家在各个比赛项目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2008年残奥会,残疾人赛艇项目首次正式列入残奥会比赛项目。

我国残疾人赛艇事业起步较晚,为备战北京2008年残奥会赛艇比赛,2006年3月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建立了国家残疾人赛艇基地,开始选材并组队训练。通过科学系统训练赛艇队整体水平突飞猛进,从一支业余队伍成长为国际一流专业水平残疾人赛艇队。在奥运会上创造奇迹,4个项目全部拿到奥运会入场劵,一共18个国家参赛,共有4个国家(中国、英国、以色列、德国)拿到全部项目的参赛资格,其中有中国。决赛赛场上,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中国参赛项目全部的都进入决赛A,赛场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中国。

2007年8月参加残疾人赛艇世界锦标赛(德国),男、女单人双桨,男女混合双人双桨,顺利获得2008年残奥会入场券。2007年9月参加残疾人赛艇亚洲锦标赛(韩国),获女子单人双桨,男女混合双人双桨2枚金牌。2008年5月,参加残疾人赛艇奥运资格赛暨世界杯(德国),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获项目获得冠军和200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

2008年9月在北京残奥会赛艇比赛中,广州籍选手周杨静、单子龙获赛艇TA级男女混合双人双桨金牌。实现了该项目残奥金牌零的突破,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赛艇项目的长期垄断。同时男、女单人艇及4单有舵艇均杀入残奥会赛艇决赛,取得两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的成绩。从成绩上看,我国残疾人赛艇队一跃成为国际领先水平队伍。

2选材与训练

2.1合理选材

国际赛艇联合会专设残疾人赛艇分会组织各类残疾人赛艇各类国际赛事。残疾人赛艇根据参加赛艇桨手的残疾级别和性别共设以下四个项目。

男子单人双桨艇(AM1x):参赛选手为腰部以下无运动功能,比赛时腰部以下固定在艇上通过上肢拉双桨使得舟艇前进;女子单人双桨艇(AW1x):参赛要求同男子单人双桨艇;混合双人双桨艇(TA2x):参赛选手为一男一女两名桨手,均为下肢残疾,比赛时下肢固定在艇上通过躯干和上肢拉双桨使得舟艇前进;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艇(LTA4+):参赛选手为两男两女4名桨手,其中可以有2名视力障碍残疾人参赛,其他桨手残疾级别不限,比赛时器材要求、划桨方式与健全人赛艇比赛一致,桨手坐在滑座上通过上肢、躯干、腿拉桨使得舟艇前进。该项目上舵手无残疾要求,由健全人担当。

针对以上四个项目的特点教练组在选材时着重挑选以下几方面:

(1)针对各项目残疾级别,挑选符合分级要求但基本较轻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避免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因分级不过关前功尽弃;(2)挑选有一定运动基础运动员,同时注重运动员的灵活性、协调性,具有一定游泳水平的队员优先考虑;

(3)选材数量要略大于实际参赛队员,以便在队中形成竞争气氛,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2.2科学系统训练

(1)针对残疾人身体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从培养兴趣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增加训练难度,使其在喜爱赛艇运动的基础上自觉训练。手段包括水上训练、测工仪、路上跑步(推轮椅)、力量、柔韧性等。其中力量训练,对单人艇,双双以上肢、腰部力量为主,对四单按健全人方式方法进行训练。

(2)合理安排训练周期、训练计划,以重大比赛为每一大周期划分点,以运动员疲劳周期为小周期划分点,以时间为基础,以上台阶提高成绩为原则,以训练量及训练强度平衡为手段,不断变换训练量及训练强度配比关系,保证运动员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3)针对队伍船艇少,项目仅4项,各种艇水平不同的特点,采用追逐训练的训练手段,女子单人追男子单人艇,男子单人艇追双双,双双追4单的训练手段,极大提高训练成绩。

(4)以训练为手段,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的能力。

3恰当的器材选择、调试

(1)测工仪:针对残疾人身体特点对器材进行改造,不局限于测工仪厂商提供的专供残疾人的器材,例如,测工仪厂商提供的残疾人滑座为固定滑座,在训练过程中针对双人双桨桨手身体结构特点,不使用固定滑座而是用普通滑座,长此训练可使其学会腿部借力方法,实践证明可大幅提高运动成绩。

(2)单人艇调试,单人艇带浮筒,训练时降低浮筒高度,增大水面摩擦力,比赛时提高浮筒,在满足国际赛联器材要求前提下,使得浮筒接触水面积最小化,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3)双人双桨调试,训练时使用普通训练艇进行训练,比赛时更换比赛艇,可极大提高比赛成绩。训练时有意识增加腿部力量训练手段,比赛时在满足国际赛联器材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放松对腿部的捆绑,使其在滑行过程中可借助腿部力量。

(4)四人单桨有舵手,针对艇上男女桨手混合的特点,合理分配桨手桨位,保证赛艇前后力量平衡,左右力量对称,最大限度发挥每一名桨手的能力。

4恰当的比赛战术安排

(1)残奥会赛艇比赛场地与奥运会场地要求一致,但考虑到残疾人参加赛艇运动的特殊性,残疾人赛艇比赛长度均为1000米,与健全人比赛2000米相比,基本在身体第一次极点出现同时完成比赛,距离特点使得比赛战术与健全人比赛战术不尽相同。

(2)通过赛前训练,以往比赛成绩等详细摸底对手,正确自我定位,在同场比赛艇中挑选一条距离自己较近且水平相当或稍高的艇只作为假想对手,比赛过程中以假想对手作为目标进行追逐、压制,同时随机应变临场挑选对手,在1000米比赛过程中始终有对手,围绕对手实施战术。

(3)起航阶段,起航启动迅速,争取起航占先,至250~400米转入途中划。

(4)途中划仅500~600米,如起航领先,压住对手保持一致桨频或稍高桨频,在600~700米增加一次水下力量。

(5)如起航落后或僵持,保持桨频,增加水下划桨长度及拉桨力量,争取撵上或超过对手,同时实施增加水下力量战术。

(6)后300米为冲刺阶段,以最高的桨频及最大的拉桨力量冲过终点。

5训练要求及注意的问题

(1)注重训练与科研调控结合,在科研的配合下重点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能在专项训练中既要重视有氧能力的训练提高,又要强调每桨的功率。

(2)注重训练刺激和训练恢复的结合达到训练—恢复—提高—再训练的良性循环,体现合理的训练周期与训练节奏。

(3)注重“三从一大”的训练同训练控制的结合,使训练课、训练计划达到定向改造的效率。

(4)注重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与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使运动员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全力以赴投入到训练中,使训练更上一层楼。

(5)注重训练的实战性,要营造出比赛需要的环境和气氛,使训练体现和结合实战的需要。

(6)注重训练强度中要表现出规范技术,技术训练中要贯穿训练强度的全过程,即:技术表现能力,能力体现技术。

(7)注重整体训练为主体与个体训练区别对待相结合的训练组合形式,做到有的放矢。

(8)注重训练反馈与训练完善相结合,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训练计划,让训练过程更加合理,不走弯路,使训练成绩不断的向前发展。

6建议与要求

根据“训、科、医”一体化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尽快实施、落实、到位。解决伤、病问题,解决训练评定、控制的问题。根据全年训练需要和奥运会训练的需要,当务之急要解决(训练器材)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训练艇只不足的问题,共4~6条。有计划、有目的解决和安排好2013年外训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好各赛事比赛的在时间上问题,保持外训期间训练和比赛时间的要求。根据现在训练控制训练的需要,要求购买桨频表,保证参加训练的队员特别是单人艇训练有桨频表进行训练控制,以期达到解决奥运会专项体能及训练强度的落实和训练水平再突破的目的。落实队员签证问题,及服装、营养品。制定对少人艇项目的激励政策,提高少人艇训练和比赛能力,才能保证全面完成奥运会奖牌的突破。

7结论

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家残疾人赛艇队2年半训练时间里的一些成功经验,部分经验也可应用于健全人赛艇训练、比赛过程中,可有效缩短赛艇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从初级参与者到较高职业水平的转换过程。

上一篇:浅析村级债务的成因及化解措施建议 下一篇:对囚徒困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