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中专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7 03:50:27

高海拔地区中专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对青海省工业技术职业学校2008—2011级的在校学生进行常规的五项身体素质测试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处高原地区的各大中专学生体育达标的结果令人担忧,从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看,显示高原地区大中专学生运动能力较差。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并使高原地区体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96-03

1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工业技术职业学校(下简称我校)学生监测结果的分析,旨在掌握在高原地区大中专学生的体质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为长期研究高海拔地区的人群体质状况奠定基础,为推动西部高原经济建设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所列数据根据我校2008—2011级年各年级全院中专学生(病残学生除外)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五项身体素质的测验要求,以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各种测验所得的成绩。其中男生测验项目包括100米、15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铅球(5kg);女生测验项目包括100米、800米、立定跳远、铅球(4kg),1分钟仰卧起坐等。多年来参加测验的人数累计达12500人(次),其中男生7196人;女生5304人(补考不计)。

2.2研究方法

每年4~6月,学校统一对在校学生进行五项身体素质达标测试工作及校医院体验工作。最后根据测试成绩分别统计出全院总达标率,系达标率和班级达标率。按《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样本进行测试;采用2000年国民体质统计与分析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t值等;查阅了有关部门国民体质研究的文献。

3结果分析(见表1)

(1)结果一:根据多年来的身体素测试和体育达标情况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总达标率呈稳中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88.5%下降至2011年的83.4%,其上达标率稳中有降,由此证明我校这项工作是十分认真与重视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院总达标率开始下降,并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与教学和课外辅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有些具有危险的体育项目逐步取消,例如:中长跑项目,体操项目、爬山项目等。另外,从逐年下滑的人数来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我校招生人数在不断扩大,而学生入校时的体质也大不如前,这可从学生入校的体检中反映出来。这说明西部开发的改革进程中,中专系列的学生的体质状况出现了变化,这给我校在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与任务。

原因分析:学生参加达标总人数连年增加(招生在扩大),但其优秀的百分比变化不大,甚至在下降,说明我院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一般,因而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人数在下降,这也从近几年我校历届田径运动会各项体育成绩上有明显反映,成绩平平,有些项目十几年前所创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在其他体育项目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很少,各项球类的竞技水平也较差。这反映了我校学生体育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体育特长匮乏,甚至有些学生没有体育爱好,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在中小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已是家常便饭。体育课被一些老师甚至领导认为是“豆芽科”,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向体育课要时间也便成了合理借口。一项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0.5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因此,提高和改善对西部大学生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西部学校体育教学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结果二:对我校2008—2011级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值与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60分标准指标进行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校男生只有铅球和引体向上成绩的平均值与全国指标相比要好,100米与立定跳远接近指标,而1500米明显低于指标;女生只有1分钟仰卧起坐高于指标,100米和800米成绩相差较多,立定跳远成绩与指标接近,而铅球相差最明显。说明我校学生在速度和速度耐力方面比较弱;特别是女生的上肢力量差,必须加强这方面的体育锻炼。速度和速度耐力成绩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与我省是高海拔地区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但就目前而言,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加强这方面的课时,以促进学生完成达标任务的要求。

原因分析:我校学生总体体质的表现在优秀率在下降,运动成绩在下滑。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我校学生体育课教学补初、高中体育课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非常低,同时还有很多体弱生,就目前现状有少部分学生的体育还不及格,原因有三:①由于学生入校前运动能力就较差,体质弱,或过胖,或过瘦小,课余又不喜爱运动。②个别学生单项成绩不及格的原因是因为运动能力不平衡,要么上肢力量好,要么下肢力量好,对弱项方面的锻炼力度又不够;有恐惧心理等,从而影响了总体成绩。③学校已有的运动硬件设施不够完备不齐全,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场所有限,影响和限制了大学生活动的兴趣。

从肺活量方面见表2:高海拔地区的学生在肺活量方面具有对慢性低氧适应的通气特征。

在高原,人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加,以便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氧,从而缓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运动时对肺活量影响很大,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气喘,如上楼都会以鼻式为主的呼吸改变为以口式为主的呼吸,表现为过频而表浅,吸入氧量较少,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呼吸机能失调的现象。所以,在高原肺活量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运动能力的好坏,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对人体肺心功能的增加有着很大的作用。分析原因,人的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身体大小、性别、年龄、呼吸肌强弱以及肺和胸廓的弹性等因素有关。研究人的低氧耐力对深入认识人低氧生理反应和运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4结论与建议

(1)高海拔地区的中专类学生的身体机能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机能指标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近几年学生的身体机能在下降,值得重视。

(2)在身体力量、爆发力、有氧代谢能力和耐力方面反映出高原地区大中专学生运动能力较差,特别是运动的能力有待加强。

(3)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而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体素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加强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锻炼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及实用性原则均很强,但趣味性原则和可选择性原则相对要差一些。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互动更为频繁,所以新入住高原地区的人到高原地区生活和学习就应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兴趣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力之一,只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生才会采取积极的锻炼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观。

(5)加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势在必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社会化进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努力,需要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劳动者的积极参与。

(6)要因人施教,因地区施教,多方面地传授一些实用性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搞活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抓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学生的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学院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和更新体育场地及器材设备,以方便和保证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与此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动态变化的信息及我院学生基本情况,不断改革体育工作,改进教学方法,使学校体育工作真正转到增强学生体质上来;为推动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向前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小组.1995年青海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R].青海: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小组,1995.

[3]学生体质调研小组.2000年青海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R].青海:学生体质调研小组,2000.

[4]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群众体育司.《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上一篇:协同育人模式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下一篇:高职教育与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