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在转型中升级 在提质中提速

时间:2022-10-28 08:01:59

努力实现在转型中升级 在提质中提速

乌海市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具备了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和先决条件,并且乌海市已经做了大量转型升级工作,现在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在转型中升级,在提质中提速。

准确判断发展形势,明晰发展战略

我们在准确判断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三个提升”的战略发展目标,就是打造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不断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城市集聚能力、民生保障能力。加快打造“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实现“三个提升”,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我们继续坚持既有的发展思路,坚持好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

经济转型的重点,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全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延伸升级的同时,着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切实优化二产业、提升三产业、做精一产业,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降低对本地资源的依赖度,充分利用周边地区及蒙古国资源,增强发展后劲。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0亿元,成为呼包银榆经济带和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7∶32;继续提高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非当地资源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接续替代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生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城市转型的重点,就是按照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集中力量加快城市建设,以交通、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按照《乌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区域总人口为近期2015年达到72.3万人,中期2020年达到87万人,远期2030年达到107万人的人口规模。

不论是经济转型还是城市转型,最终目的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提质上,体现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上,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成果。要确保更多的优惠政策惠及民生,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更多的财政资金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把握战略重点,打造“四个城市”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就要紧盯目标不放松,提振信心不松懈,全力打造现代工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文明和谐城市。

第一,以建立多元产业体系为支点,打造现代工业城市。加快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氯碱化工和煤焦化工产业,发展以甲醇、煤焦油等为原料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促进产业延伸。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焦炉煤气等“三废”综合利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提质增效。鼓励发展中小微企业,促使其围绕骨干企业搞配套。培育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推动“双百亿工程”建设,培植一批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乌海经济开发区在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力争建设成为部级重点开发区。在自治区政府今年批复的“一园四区”架构中,加快低碳产业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乌海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点。

第二,以大力发展服务业为重点,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从产业结构看,乌海市经济依然是“二产独大”,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偏低,要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物流业。高标准推进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运行程度、社会化配置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建设自治区西部跨区域生产性物流基地。完善区域通枢纽功能。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保质保量建设跨乌海湖大桥和黄河大桥,加大铁路建设的协调推进力度,完善乌海机场配套设施,积极开辟新航线,打造区域通枢纽。力促金融业健康发展。我市具有良好的金融环境,在全国284个地级市中,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排名第5位。要继续吸引市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秩序,培育、支持、促进重点优势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建设融资服务多元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全面提升生活业。完善生活服务类产品市场体系,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商贸、休闲等服务水平,建设区域中心。

第三,以发展提升旅游业为亮点,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旅游业是乌海市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将旅游业与改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旅游业促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能力。一是要拓展视野。乌海地处华北与西北的交汇处,是“宁蒙陕甘”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西部地区“西北风情”区域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东邻鄂尔多斯,西接“秘境阿拉善”,南连“塞上江南”银川, 北近河套沃野,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甘德尔生态文明景区的建设和水利枢纽工程的蓄水,乌海湖将形成118平方公里的水面和105公里的黄河沿岸,这在整个西北地区也是少有的。发展旅游业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树立大概念和纵深概念,从西安到乌海、从乌海到银川、从银川到阿拉善左旗,把沙漠旅游、森林旅游、庙宇旅游、湿地旅游结合起来。要加强和北京、广东以及河西走廊的嘉峪关、敦煌的联系,争取游客能在乌海停留2—3天。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与航空公司、大旅行社的沟通联系,做好航空、火车和公路自驾游等旅游线路的交通组织,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和娱乐项目,加快引进和建设高星级酒店,切实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在现有旅游消费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二是要统一规划。在环乌海湖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要给旅游业发展留出充足的空间,围绕山、水、大漠、城市这一核心主线,打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要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与甘德尔山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自然与人文特色景观资源,以蒙元文化、书法文化等主题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使其成为乌海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品牌,将其打造为部级文化旅游区;在滨河西区建设大型主题旅游公园、游乐场,依托乌兰淖尔湖开发滨水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三是要特色鲜明。未来的乌海,最大的特色就是依山傍水,水在城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全力做好“山”“水”文章,突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和滨水特色。加快绕城水系建设,加大泄洪沟渠的综合整治,完成甘德尔河和乌兰淖尔湖工程,推进龙游湾湿地公园改造,建设富有水乡气息的滨水旅游休闲和生活景区。加强“中国书法城”品牌建设,高水平开展书法文化对外交流和“书法靓市”工程,逐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要利用好现有文化体育场馆,使其与旅游有机对接。引进大型旅游集团,策划发展旅游产业。四是要充满绿意。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组织实施好各类重点生态工程,加快东山、西山等国土绿化和各类主题公园广场建设步伐,加大植树造林绿化投入,高品位实施园林精品工程和街路巷道绿地改造,大幅度提高国土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努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第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打造文明和谐城市。要以富民为目标,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首要任务,加大民生政策的实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解决好就业、养老、医疗和蔬菜直销店、放心早餐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做实源头预防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密度和化解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的各类事件,继续减少总量。要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把更多的财力用在群众直接受惠受益的项目上。以扩大就业带动收入增长,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政策性全覆盖。全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搬迁改造,切实解决好低保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等困难家庭住房问题。要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模式。把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强化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基层管理城市、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作者系乌海市委书记)

上一篇:胆小如鼠 第12期 下一篇:河南探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