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分析

时间:2022-10-28 07:46:04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分析

摘要: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管理。本文就主要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事业的整体发展。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努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积极探索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更好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这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过程中,除了要认识到其重要作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管理的目的。具体说来,环境监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清楚地了解当前区域内的环境现状,并且采取技术手段,更好地为优化区域环境服务。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管理数据为基础,以计量认证体系为要求,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的质量水平,并且不断地完善并且改造区域的环境质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资料。

除此之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还在于为环境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进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充分地发挥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比欧美国家比较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比较晚,同时,由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具体来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设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环境监测部门的组织建设并不十分完善,投入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的人员力量不够、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人员需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也无法应对复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使得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问题的整体监测力度比较薄弱。整体来看,除了试验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外,其他的监测质量工作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还表现在缺少相应的技术理论支持,相关的环境监测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少,这些都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和完善。

2、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加强了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增加了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保护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环境监测部门、尤其是基层监测站的工作任务变得繁重,监测人员需要承受越来越重的监测压力。这就使得监测站的人员往往只是为了完成环境监测任务,而忽略了对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视,降低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这与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领导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重视有一定的关系。领导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表现,也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管理水平不高

一般来说,环境监测工作的现场情况比较复杂,每一个环境监测现场的情况都不太相同,有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和重现性偏低。此外,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场实施监督水平以及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分析质量管理水平,最终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体效果。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1、完善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套面面俱到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证环境的质量,首先要做的是尽快修订并完善国家环保局在1991年出台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更改其中与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形势不符合的规章条例,适当增加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定量对监测员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再就是建立同步监测制度,不单只是监测环境质量还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测,实验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样品监测结果,质量巡查、抽检制度也必不可少,这项制度的实施可有效控制监测失误。此外还有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提升制度的法律地位,让制度深入人心。

2、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实现对环境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监测得到的环境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分析结果是否客观这都会对环境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环境监测得到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是体现监测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衡量指标,是判断各类环境是否出现问题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因此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监测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监测样品具有时空代表性,分析得到的数据具有科学的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性等等。因此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首先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保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各项费用支出。除此之外,环保局各个部门还应该营造出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对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各个环节得到重视。

3、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作为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是监测部门的生命线,通过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周围环境的质量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并及时为政府颁布各项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作为政府部门的公益事业,只有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监督下,政府才会为环境监测提供所需的资金,从而保障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4、加强监测站能力建设

正如上文所说的因为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相对缺乏,但是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是保障各项监测工作取得时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个地方的环保局要切实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对于各级的监测站工作人员的编制、办公用房以及仪器装备等要跟当地的环保工作相协调和一致,从而不断履行自身的职责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站能力建设,要抛弃传统的的东拼西凑的做法,根据环保部制定《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各项规定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这是实现各级环境监测站履行监测职能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还应该抛弃过去项目分散、重点不突出的做法,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工作。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带着有一定深度通过有较强说服力的项目文本跑项目。要摒弃传统借助能力建设的名义获取业务经费的老思想,切实从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结束语

总之,环境监测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建设重要技术支撑,它承担着环境保护的技术检测任务,同时也对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监督,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服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环境保护、食品检测等分析检测行业检测质量问题的频频曝光,给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都是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机制体制、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视,努力寻求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4).

[2]周良,尹卫萍.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10).

[3]李秋波.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上一篇:惠州市岭南新民居工程设计 下一篇:湖州104国道可调重型门式支架现浇箱梁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