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时间:2022-10-28 06:54:35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 我觉得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 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量加大.

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2. 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程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 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和、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 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 为此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3. 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 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 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 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4. 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六、七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

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与讨论.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 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 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上一篇:构建互动数学课堂,促进交流走向深入 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必要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