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促我专业化发展

时间:2022-10-28 06:48:15

课题研究促我专业化发展

教育科研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就是一种超越传统习俗的创新,就是对自己教育实践及认识的一种反思与重建。我们知道,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变数。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学生可能由于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个体特殊性;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又会有不同的想法;同一个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师又会有不同的教案和处理方法;不同的教学班在学习风气、课堂纪律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无论是常规的教学,还是不期而遇的教学事件,都对教师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构成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既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也没有人能告诉你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学习、反思和改进,才能发现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而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正是由于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面对新课程,广大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研究并不是神秘的事情,而是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的最基本、最平凡的工作,从而把教育科研视为自身成长的一种需要。只有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意识,才能在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主动的研究,只有经过不断地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参与科研解决实际问题,是当今世界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育实践对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教育研究发展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中小学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素质建构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笔者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咎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他们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的工作作风还不够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地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经常听有些教师讲:教了初中自己就变成了初中的水平,教了高中自己就变成了高中的水平。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侈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在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而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三、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总停留在经验的套用上,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学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下一篇:如何教好高三生物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