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棋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06:39:04

幼儿游戏棋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幼儿游戏棋是以“玩中学”的游戏理论为指导,根据幼儿发展和主题教学活动需要,设计相应的游戏棋棋谱进行辅助学习的活动。本研究从幼儿游戏棋的特点和功能出发,总结了幼儿游戏棋研发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研究了幼儿游戏棋活动开展方式和指导策略,有效填补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及内容空白。

【关键词】幼儿游戏棋;研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2-0048-05

一、问题的提出

“琴棋书画”乃中国文化“四雅”,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棋类,它既是智慧的体操,可养心益智,又是一种融思想性、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同时,棋还是一种文化,具有激励、调适、审美等功能。

2006年12月,我园将“棋文化”建设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抓手,积极研究以“三棋”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历时半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正规的“三棋”由于比较抽象、规则复杂,超出大部分幼儿的接受能力范围,不能较好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也不能较好体现我园所倡导的“玩中学”教育理念。在关注与研读了许多关于低幼棋类教育研究的文章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对正规“三棋”研究比较多,而关注幼儿游戏棋研究的比较少,特别是目前市场上的幼儿游戏棋虽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但是良莠不齐,许多棋类甚至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幼儿游戏棋中甚至出现“投资”“破产”“贷款”“付息”“坐牢”等概念,存在着成人化、贵族化的倾向。真正适合3岁~6岁幼儿游戏的棋类寥若晨星,更难分出小、中、大班年龄层次。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以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为基本元素来开展与设计幼儿游戏棋活动,不但能较好填补幼儿游戏棋的空白,而且能较好体现“玩中学”教育理念。抱着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的科研心态,我们开始了本次研究。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顺应孩子的天性,自制研发一些真正适合低幼儿童游戏的棋类,将真正适合幼儿的棋类活动还给孩子,使幼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无形的棋类游戏活动中,真正做到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

二、课题实施过程

课题的实施需要依托具体的操作材料(游戏棋)来进行。在实验初期,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游戏棋的设计与制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变革游戏棋制作方式

3岁~6岁幼儿由于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在学棋初期是很难实现对弈或者合作的。他们首先需要先单独认识棋盘、了解下棋规则,在熟悉整个下棋规则的前提下,才能逐渐产生与人对弈的意识。因此,在幼儿学棋过程中需要制作大量的棋谱,以满足幼儿独立下棋的需要。在研究初期,教师们为了满足幼儿这种特殊需要,常常放弃休息日,成批量制作各种棋谱,而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弃繁就简,这就导致,一些设计精美的游戏棋没有办法大面积推广。此外,制作出来的游戏棋,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却存在没办法修改的问题,真可谓费时费力又效果不佳。教师们怨声载道,逐渐对课题实施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问题成了课题研究的瓶颈。经探索,我们开始尝试用PPT来制作幼儿游戏棋。经电脑制作出来的棋谱,不仅美观、灵活(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可以成批彩色打印,而且还有利于棋类研发成果的保存,较好地解决了幼儿下棋没有棋谱的难题,为幼儿游戏棋的设计与制作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二)确定游戏棋研发基本框架

游戏棋内容研发是关键之所在,寓教育于幼儿游戏棋中,是我们关注的重心问题。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来取材、整理与设计,逐步构建小、中、大班棋类活动结构,丰富幼儿活动内容。

1 传统棋类,焕发新颜

通过调查、观察、收集资料等形式,找出传统幼儿游戏棋设计运用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通过游戏规则的改变等,让幼儿玩出新花样,促进幼儿对棋类的活动兴趣。例如:飞行棋、斗兽棋、弹子跳棋、五子棋等。

2 结合领域,自主研发

这部分棋类研发从两个维度拓展:一是依据幼儿园五大教学领域的内容与目标,将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科学等具有一定知识性的内容,通过自主设计棋谱和游戏规则,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促进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这类开发重在突出领域知识开发的系列性,注重知识结构“序”的问题。二是结合时事、热点等社会性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例如:结合奥运会、设计奥运游戏棋等,让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萌发。

3 主题渗透,学玩互补

这部分研发,以主题活动、地方课程等内容为依托,充分挖掘多种教育因素,将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棋,供幼儿玩耍活动。主题游戏棋的诞生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也使棋类活动不再只是一种单独的游戏活动,而成为主题活动的一个补充与延伸。主题游戏棋因为内容来源于主题,孩子有相关的经验准备,形式又灵活多变、富有游戏性而深得幼儿的喜爱,他们参与棋类活动的兴趣也因此而日渐高涨。

(三)确立游戏棋研发基本原则

1 递进性原则

棋类活动因为具有一定的游戏规则,需要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幼儿对游戏棋玩法的熟练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因此,在选择与开发棋类内容时,应注意从浅显易懂人手,逐步递增,从而使幼儿乐于接受,达到最终目的。例如:小班初始阶段应从认识棋谱和骰子开始,逐步过渡到一人玩棋,接着两个人对弈等;到中班玩飞行棋、数字棋等;大班玩弹子跳棋、五子棋等,这样循序渐进f生地选择与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2 情感性原则

棋类游戏的开展有多种形式,有一人玩的,也有多人对弈的,下棋过程中有输赢的情感变化等。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对棋类活动的熟悉程度、幼儿的情绪变化,选择相应活动人数以及不同组织方式,以满足幼儿情感交流的需要,不断增进同伴间、师生间的社会交往性情感发展。

3 整合性原则

教育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幼儿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定积极感情的材料”。在设计棋类活动时,不能只重传授和复习棋艺知识,不能和其他学科分割开,而应有机整合,互相渗透,自然融合,让棋类游戏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达到一副棋促多方面能力发展的目的。

4 差异性原则

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棋类游戏规则时,应根据不同幼儿水平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规则,以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实际需要。例如:在规则制定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要求和玩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活动需要。

三、研究结果

(一)古为今用,扬长避短,拓展游戏棋活动新途径

1 妙趣横生棋环境,斜风细雨润无声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隐l生的老师,通过环境的有效创设,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环境创设上我们大胆尝试,将千年沉淀、源远流长、蕴涵着浓浓底蕴的棋文化与现代幼儿棋类活动的内容、形式进行有机整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古今结合的独特棋类环境。

走进幼儿园,“棋文共享”的理念如同一条涓涓溪流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流淌。走廊一侧的棋文长廊介绍着幼儿园棋类课题的研究意义、棋闻趣事等,走廊地面、空间垂吊,处处都有“棋”的身影。墙面上用废旧材料制做成的经纬分明的象棋、飞行棋棋谱;楼梯口,奥运棋、好心情棋、跳棋等棋谱在向你招手;地面上,一个个熟识的卡通形象如星星般点缀在形态各异的主题棋谱上:神秘的贝壳棋、俏皮的小兔跳跳棋、色彩斑斓的交通规则棋……“棋”如同一位亲密的朋友伴随着走进我园的每一个人,引领着大家徜徉在快乐棋世界里,感受棋的奥秘、体验棋的乐趣、享受棋文化的墨香。这种创意深得幼儿喜爱,孩子们经常在走廊地面上“沿棋而走”,自发组织下棋活动。

其次,在游戏棋活动开展中,每班教室都创设棋类区,投放大量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玩耍的游戏棋,供幼儿选择与游戏。区域活动的设置,拓展了幼儿学习的范围以及与不同幼儿交流的机会。教师给幼儿提供随时可以投入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地游戏。

在园内,我们专门设立了专项棋类活动室,提供许多种类的游戏棋,孩子们可以利用专项活动室时间,到这里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伴进行对弈。

2 棋艺擂台大比拼,大小棋星展风姿

游戏棋活动最大的乐趣在于其竞技性。通过同伴间的对弈、角逐,让幼儿体验到棋类竞技活动所特有的紧张、刺激与快乐,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在实战中获得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等情感体验。让幼儿通过比赛获得自信、产生对棋类活动的兴趣,是开展棋类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已将此项活动列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每月根据幼儿所学的棋类内容,开展一次年级组棋类友谊赛,评选出当月的小棋星。园内还经常开展幼儿趣味游戏棋擂台赛,评选出多名不同游戏棋的小棋王。这些赛事,既丰富了幼儿的比赛经验,也锻炼了幼儿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3 棋谱平台大蔓延,多样参与齐并进

社会、家庭、幼儿园三结合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注重利用周边的环境和时事加强对幼儿的教育是促使幼儿社会性形成的有效手段。

首先,出台幼儿园棋类借阅制度,鼓励幼儿和家长在周末将班级的棋类借回家玩,通过家园互动,提高部分能力较弱幼儿的棋类水平,培养孩子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其次努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棋类活动的教育价值,对有兴趣的家长进行棋类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家长开展五子棋、弹子跳棋等比赛,让家长逐渐领悟棋类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认同玩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观摩家长的棋类比赛中体验活动的气氛。

第三,积极利用幼儿园网站和网络资源,为家庭开展棋类游戏创造条件。

第四,积极发动家长参与到幼儿自制游戏棋设计活动中,组织开展“家长自制游戏棋设计大赛”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所用,取得良好成效。

(二)集思广益,大胆尝试,园本游戏棋课程初具雏形

1 初步研发形成3岁~6岁幼儿游戏棋活动内容体系

在多年的自主研究过程中,结合主题活动、地方课程以及教学需要、幼儿年龄特点,重点研发80余副游戏棋。其中,结合地方课程《阿拉宁波》的主题所设计的游戏棋――《宁波有多大》和《宁波世界冠军棋》已经编入《阿拉宁波》教材和幼儿用书中,在全大市幼儿园得到推广和应用;同时,刻录部分游戏棋内容,免费赠送给区内各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全区得到有效推广。这些游戏棋的设计能较好关注小中大班之间的认知连续构建性问题,围绕自主反思以及实践效果,注意棋类间的螺旋上升关系,使幼儿能在一次次的游戏中不断得到认知的重构。

2 逐渐形成园本幼儿棋类教学进程

小班游戏棋应该如何学?第一课应该学什么?遇上这样的问题,新接手的班级教师往往无从下手,为使棋类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教师的有益经验得到延续,已初步形成各年龄段幼儿棋类集体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形成比较科学有序的棋类教学进程,为下一步幼儿园园本棋类课程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三)巧妙利用,神形兼备,充分体现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1 小棋谱育品行――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小的棋盘上,潜藏着诸多方面的内容,不但有情感的熏陶,而且还有形象的感染、审美的活动、知识的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品德因素的融合等。通过下棋可以引导幼儿将学到的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基本素养。例如我园有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叫阳阳,特别不爱刷牙,聪明的老师就在地上设置了牙齿保健棋,阳阳非常喜欢这副棋,渐渐地,幼儿明白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摒弃了不爱刷牙的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这让他的外婆和妈妈都感到非常惊喜。

2 小棋谱塑新人――促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

嫉妒总是伴随着孩子们的竞争,这是一种变异的自尊,假如总是让这种消极情感占上风,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下棋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关注孩子内心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努力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内心。例如在幼儿棋类活动中,当部分幼儿败局已定时,往往表现为悔棋、恼羞成怒,再不和比他强的小朋友下棋了。于是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渐渐地明白,能为胜利者鼓掌的人是最有风度的人,也是勇敢的人。我们经常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做到失败者主动与胜利者握手、胜利者为失败者使劲加油,从而让幼儿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努力培养心胸宽广、做事大器的人。

3 小棋谱大能量――促幼儿思维品质提升

皮亚杰说:“知识本身就是活动。”下棋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来说已经具有很强的参号性与操作性,让孩子自然习得知识比强硬的灌输更容易让幼儿所接受。通过多年棋类活动,幼儿在思维的深度和注意力提升上有了明显的变化。经过测试,很多孩子在大班后期下棋,都能达到思考后续走棋设计3步――4步的思维深度,对事物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普遍比同期幼儿多5分钟左右。在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中,有一位小班家长这样写着自己孩子的变化:“孩子对数字认识方面有变化,以前看到骰子上点数要数出来,现在,看到上面的点子就很快知道数目是多少了,真不简单!”还有的家长写到:“幼儿园的游戏棋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以前他下棋下一半就不下了,现在,兴趣增强了,各种棋他都想学,而且能坚持把一盘棋下完。我们发现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很好,感谢老师的教育。”

4 小棋谱谱新意――促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保护孩子创新萌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从小班到大班的棋类活动中,有许多自制游戏棋的游戏方式是雷同的,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让幼儿掌握棋类设计的基本规则,从而能举一反三自主设计棋类,学会用棋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在大班的教学中,我们开展幼儿自主设计棋类的系列活动,从现成棋谱自制游戏规则开始,到幼儿自主设计整个游戏棋谱,幼儿的角度和创新的意识常常令教师们耳目一新,他们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通过绘画、黏贴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棋谱。开放的理念、拓展的思路,使教师和孩子都能在自制游戏棋中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 小棋谱有乐趣――促幼儿棋类敏感性增强

经过多年努力,幼儿园游戏棋氛围逐渐浓厚,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与敏感性不断增强,常常会在空闲时间自主开展棋类活动。例如,在暑假的一次旅游活动中,一位教师的孩子趁休息时间,竟然拿着一块石头,在石桌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棋谱,然后拉着比他大的哥哥,教他下棋,两个人你来我往,拿着几块小石头,玩得不亦乐乎。在家长问卷调查中,许多家长都反映说,孩子现在到商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玩具柜台寻找新出现的游戏棋;双休日在家,经常缠着父母跟他们下棋。有些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甚至拿“不让你下棋”做为要挟的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棋类活动已经开始走入孩子的心灵,并慢慢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刻苦钻研,扎实研究,教师专业性及教学观念改变明显

1 团队研讨,促思维碰撞、理念转变

利用团队力量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教育活动,是让教师发现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难题,实现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教师反思能力的增强以及研讨中的思维碰撞,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因此,我们既鼓励教师进行独立深刻反思,也重视发挥研究团队中的群体反思作用。在近几年的棋类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专业性得到明显改变。例如,在早期的听课活动中,老师们最喜欢问的是:“大家都记住了吗?”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教师就会将相关要求记住的内容反复讲,根本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她们常常将维持秩序纪律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而现在,教师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等,填鸭式教学已经从教师们的视野中淡出。他们开始学习关注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转化;学习寻找不同的策略并努力发现更合理、更有效的策略;学习养成对问题进行质疑、反思的习惯;学习在相对固定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在适度变化的学习活动中迁移;学习放弃幼儿达不到的和自己控制不住的目标或要求;学习关注集体时尽可能兼顾个别,关注个别时尽可能不放弃集体;学习在集体的思维碰撞中不断进行深度思考。每一个人都努力在团队中不断完善自我,体验到研究工作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验着用汗水换来的各种成功的喜悦。

2 课题开展,促理论提升、专业成长

在多年研究中,教师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教学理论,他们从基点开始,重拾学校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边学边结合工作开展教育实践研究。近三年,全园共有45篇次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其中有8篇棋类教学研究论文获奖。五年前,全园一级教师的人数4人、高级教师人数1人,而现在,全园一级教师达14人、高级教师5人、中学高级1人;区级教坛新秀4人;幼儿园也获得多项荣誉。

(五)真诚沟通,多方合作,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幼儿园建园之初,许多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多误区,普遍存在重知识灌输的现象,他们很在意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却对孩子能力培养缺少足够的认识,更不认可玩中学的理论。经过近几年的棋类活动开展,家长们在和老师的真诚沟通交流中,在多次合作、观摩、参与中,渐渐看到孩子们身上的一些显著变化,原先不开朗的幼儿变得开朗了,原先数数很慢的孩子,现在数数能力明显提高,原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现在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持久力明显增强,等等。这些改变,让他们看到玩中学教育理念的魔力,逐渐明白幼儿学习与成人学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很大转变,不再一味要求幼儿园教拼音、教识字、教加减法了,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的能力培养、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问题。幼儿园家委会成员曾这样评价我们的工作:“过去的一个学期,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新韵的幼儿教育教学理念与管理机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验证了我们当初让孩子上新韵太古幼儿园是正确而明智的选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多了,活泼的孩子多了,敢大声说话的孩子多了,而早上进幼儿园大门时又哭又闹的孩子少了。”“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多样化,富有人本化气息和创新意识……就这样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结束了一个学期的生活。重在参与,体验着过程的快乐,没有太多的注重结果,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教育行为适宜性”“培养幼儿的兴趣是关键”等词语和短句频繁地出现在家长的口中。在最近的一次家长自制游戏棋评比中,参评的70余副棋中,一副拼音学习棋是唯一没有得到任何家长投票的游戏棋,获得一等奖的是一副家长设计的“好习惯”游戏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课题的引领下得到有效转变。

四、小结与思考

(一)用整合的观念开展棋类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补充

棋类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虽说是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活动,但它们两者间有内在关联。通过研究把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观念、目标、整合、内容、资源、方法、形式及手段、发展等方面有机整合,可以使幼儿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成为幼儿园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促使更多“慢学习”的孩子在玩中慢慢领悟和学习,从而促进各种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应处理好实施中的几对关系

1 把握好设计的原创性与科学性关系

在棋类研发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游戏棋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只要教学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展此项工作。但是,在实践中,不能想当然地设计,任何一副棋的研发,必须建立在观察幼儿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内容正确、科学的基础上。如果不懂得幼儿的身心特点、盲目设计或者内容出现错误,只会误导孩子,所以应努力把握好原创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2 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我们开展棋类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棋类活动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因此,在活动中应始终明确目标,避免强调棋类的工具性,不能为了出成绩或者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就让幼儿学习一些深奥的棋类,强迫孩子玩一些不感兴趣的棋,或者一天几小时地练习,剥夺孩子应有的欢乐。应该更多地体现游戏棋的人文性,多从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从而确保孩子始终对棋类产生浓厚的兴趣。

3 把握好教育与熏陶的关系

幼儿园下棋只是幼儿人生长河中的启蒙阶段,重在让幼儿体验与感受下棋的乐趣,重在一种文化素养的熏陶。因此,在下棋过程中,不能将下棋内容做为知识重点,强迫幼儿学习棋类中的任何内容,应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对知识的自然习得,教师、家长应注意把握好教育与熏陶的两者的关系,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确保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循本”思考 下一篇: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