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中常见的九大误区

时间:2022-10-28 06:38:21

误区1:

经济顶梁柱零保险

王先生和太太都在私企打工,王先生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夫妇二人没有为自己投保商业保险,却为1岁的宝宝购买了3份不同险种的保险。

点评:“先为孩子买足保障”是不少家庭买保险时存在的误区。不少家庭里,孩子的保障十分完备,但作为家庭经济顶梁柱的父母却无险傍身。正确的投保观念应该是:先保大人、再保孩子。子女成长可能面临的风险取决于父母所面临的风险,只有家庭经济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子女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误区2:

为孩子投保重疾险

林先生的保障意识较强,孩子1岁时,他花费3000多元为孩子购买了保额30万元的重疾险。保险规定,一旦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重大疾病或身故,保险公司按保额赔付。

点评:很多人认为少儿险价格低,保险公司会多买多赔。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为防止投保人骗保,即使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了以儿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少儿险,各公司给付的总额均不能超过10万元。因此,保险公司不会因投保人多次投保而重复理赔。

误区3:

仅购买教育金保险

刘女士的宝宝出世后,教育金保险成为她为孩子购买的第一张保单。刘女士每年在这份保险上投入5000元。按照保险计划,到孩子上学时,刘女士每年可以领取一笔钱,作为孩子的教育金。除了这份保险,刘女士没有为孩子购买其他保险。

点评:教育金保险是家庭理财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但不应作为孩子的第一份保险。但积累教育金是10年甚至20年的一个长期过程,为孩子买保险,首先应规避的是目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即意外、疾病等。成长过程中,孩子逐渐会经历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学前时期,适当选择一些意外保险,能使孩子的成长更有保障。另外,健康保险或住院医疗保险也是为儿童投保不错的选择。

误区4:

过分深谋远虑

许太太为孩子购买了某公司的终身寿险。按照保险计划,孩子60岁可领取退休养老金5万元,100岁时可领取期满贺岁金5万元。

点评: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为孩子的养老做打算而购买终身寿险,实在是一件过于深谋远虑的事,尤其是在家长自身的养老金尚未储备充足的情况下。为孩子投保,保险期限应以到其大学毕业的年龄为宜,之后就应由孩子本人自食其力。考虑通胀等因素,现时的投入在数十年后才能获得收益,未来对孩子的养老是否起到作用也是一大疑问。

误区5:

找熟人购买保险

周小姐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两年前,她碍于情面,购买了同学推荐的某款健康医疗险,年交保费5000多元。2014年5月,周小姐因病住院,医疗费用共计1万元。当周小姐找保险公司理赔时才发现,自己购买的是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她在单位报销了8000多元医药费后,保险公司只赔付了余下的不到2000元。

点评:找熟悉的人买保险的做法并非不可,但前提是要跨过人情这道坎。在保险公司的培训课程中,向熟人推销保险的方式被升华为“缘故法”。但也有投保人陷入误区,因为对陌生来访的保险人不信任,因此宁愿找熟人买保险。不过,买这样的人情保险要注意了解产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每个阶段都会推出重点销售的险种,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任务依次分解到每个营销员头上。这种情况下,熟人推荐的险种有可能并不合适自己。

误区6:

有医保不必购买商业险

唐女士所在单位为其购买了医疗保险。考虑到已有险傍身,唐女士没再购买商业保险。2014年,唐女士住院花费1.5万多元,通过医保只报销了1万元左右。唐女士使用的进口药、特效药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她只好自己买单。

点评:新医改实施后,商业保险的作用并没有削弱。医保的基本设计原理是低水平、广覆盖,超出部分由商业保险解决。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在10万~20万元,社保最高支付限额显然与这个水平有一定差距,个人需根据情况补充商业保险。某些药品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商业保险可对此部分进行补充。

误区7:

购买意外险“兆头不好”

李先生始终认为买保险兆头不好,所以他从不购买保险。某次李先生在和同事一起出差的过程中,不幸遭遇车祸,李先生和同事均轻微受伤,被送往医院救治。出院后,李先生的同事由于购买了意外险,保险公司为其报销了医疗费用,而李先生却只能自掏腰包。

点评:因“保险兆头不好”而不买意外险是很多人存在的误区。和保险公司其他险种相比,意外险堪称人人必备的护身险种。这一险种的保费普遍不高,支出几十元至几百元即可享受一年的保障。但在购买意外险时要格外注意其保障范围,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险种。

误区8:

寿险是唯一保单

姚太太在保险公司人强力推荐下,购买了20年交费期的某款寿险产品。这份保险类似强制储蓄,姚太太每年向保险公司交纳3000多元,55岁退休时,每月可从保险公司领回一笔钱。这张寿险保单是姚太太唯一一张保单。某日,姚太太生病住院,想到保险公司或可理赔,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这张寿险保单除了提供养老和身故保障外,并无其他保障功能。

点评:通过购买保险作为养老规划是不错的选择,但将寿险作为唯一保单却不可取。保险专家指出,从风险的迫切性上看,意外和疾病的风险是每个人最需要化解的风险。从保障的先后顺序来看,意外险和重疾险应当成为个人购买保险的首要选择。

误区9:

豪宅不用上保险

2006年,何先生在父母的资助下购买了一套180平方米的四居室房产,如今的房价已经攀升到近500万元。相对房价的上涨,在国企单位工作的何先生夫妇的工资未见增长,每月的家庭收入保持在1.4万元左右。何先生一家存款总额在30万元,房产成为小两口的主要资产。夫妇二人均为自己购买了商业保险,但房子没有上任何保险。

点评:随着房价高企,百万豪宅越来越多,家庭资产主要集中在房产上已成为都市常态。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家庭主要资产进行保障,堪称投保过程中的一大误区。保险专家指出,一般来说,房产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将会很大。通过家财险为家庭主要资产上个保险锁是一种化解家庭风险的理财之道。据了解,目前的家财险的保费普遍不高,几百元的保费支出即可拥有一年的保障。

上一篇:养成组合搭配的交易习惯 下一篇:私募基金投资策略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