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女生综合素质

时间:2022-10-28 06:04:49

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女生综合素质

摘 要: 女生与男生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客观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水平。研究女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选择教育方式,可使女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女生 心理特点 综合素质

女中复校三年了,它的利与弊无需再唇枪舌剑地辩论,因为我们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可行性。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它更好地运行下去,让将来的女子中学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健康成长,让她们像花一样幸福绽放。

一、客观全面地分析教育对象

教育的对象改变了,教育者必须重新审视这个全新的群体,对她们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做到因性施教。

不可否认,女生与男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异也的确影响着她们的学业成绩与发展水平。研究女生的优势和弱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她们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女生有如下的优势和弱点。

在言语的流畅性、运用词汇的丰富性及叙述描写等方面均优于男生;

多偏重于机械记忆,记忆面广量大,短时记忆较优;

长于形象思维、求同思维,思维具有直观性、情绪性, 而逻辑性不强,解决问题重细节轻整体;

擅长手工制作和文娱表演;

性格多文静、温柔、懦弱,认真好学,工作勤恳,责任心强,严于律己,但是往往自卑感、依赖性较强,心胸比较狭窄,感情比较脆弱,遇事不够果断,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信。

二、针对女生特点,我这样想、这样做

(一)想

“培养现代淑女”,这是我们女中的目标,而我也清楚地记得我所带的第一届女中高一新生听到这个词时的反应――偷笑与不屑,我想这是她们错误地理解了“淑女”这个词的结果。我们所说的“淑女”绝不是走路忸怩、说话小声、含羞无语、温顺乖巧的女生,而应该是一个有教养、有学问、有特长、能交际、善沟通、气质高雅、思想独立、懂得创造进取的人格健全的现代女生。

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让这些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时时朝这个目标努力,而枯燥乏味的口头说教不免显得苍白无力,我认为这种目标的实现应该是在教学中点滴渗透的。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可以对女生加以不同的引导与教育,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是这样做的。

(二)做

1.增强女生的自信心

前面谈到了女生往往缺乏自信心,我认为高中女生尤甚。就拿上课来说吧,学生都比较被动。一个问题问下去,可能只有一两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或低着头小声在下面说,或用眼神、神情示意,我认为她们的心理可能是:我回答问题是老师叫我的,不是我主动的,所以答错也不应该怪我,应该怪老师喊错人,而答对,就是我自己的本事了。这些都要归结于女生那敏感的内心了,她们的顾虑太多,对自己缺乏一定的自信。

利用好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女生的优势是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的。我作了这样的尝试。

(1)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使学生敢说。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展现自我、勇于交流的欲望不经意间被扼杀了,导致学生想说却不敢说,会说而又担心说不好。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缺乏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胆量,即使硬逼着说,也往往是言不成句、辞不达意。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大胆地把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比如,可以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按照学号,每天一位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女生大多是很认真的,为了很好地表现自己,她们都乐于精心准备。由于有了准备,她们不必为说错感到担心,也就克服了心理障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会,适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一旦她们的演讲得到老师与学生的认可,她们的心理障碍也就清除了,自信心也随之树立了起来。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说。

叶圣陶先生说:“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探索,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还想方设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说到我要说,使学生乐于开口。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针对女生的特点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比如,女孩子擅长表演和朗诵,在教《雷雨》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让她们自由组合上台表演曹禺这部经典话剧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全是女生,所以一部分同学还要“反串”,可她们都很乐意去演这个“女生版”的周朴园、周萍、鲁大海等人物。当然,表演不仅仅是为了让课堂热闹,要想表演得好还非得下功夫不可。所谓“言为心声”,为了说好台词,她们找了很多的资料去研究人物的内心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一来,她们的积极性全都被调动起来。表演结束后,那些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女生显得很自豪,在之后的课堂上她们也经常主动举手朗诵课文。

此外,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的时候,利用女生对诗词天生的喜爱这一特点,让她们上台来讲析自己喜欢的某一首诗或某一首词,并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和现代诗词――歌词的鉴赏比赛,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课堂是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也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平台,我们要抓住女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树立起她们强大的自信心。

2.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

语文似乎与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不然。逻辑思维差的学生往往在阅读和写作这两方面都略显薄弱。阅读时,她们不清楚作者使用这则材料的真正意图,也就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便无从下手。写作时,女生因为情感比较丰富,往往一写文章就是抒情,内容空洞,毫无章法,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存在很大问题,文章的主旨也不清楚。这也就体现了前文所提到的女生的一个弱点――逻辑性不强,解决问题重细节轻整体。

语文课当然不可能纯粹地去讲什么叫逻辑思维,但可以通过学习名家名篇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上。

在学习《史记・管仲列传》这篇文章时,我没有在文章的字词上做文章(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这篇文章的字词实在没什么可讲的),而是针对女生因逻辑思维不强而造成的作文选材与组材不当这一问题进行了教学设计。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司马迁为什么不选管仲和晏子的政迹,而取选轶事呢?第二,司马迁为什么要把管仲和晏子放在一起呢?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针对文章的选材和组材提出的,经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也就认识到这一切都是司马迁为了表达自己真实的写作意图而特意安排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知道了写作时要围绕主旨来选材和组材,在阅读中也要善于运用材料来领会文章主旨。

当然,利用语文课堂来增强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上面的方法,更多的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3.培养女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女生的敢为性不强,常常表现出求同思维,她们习惯以课本或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害怕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与众不同。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就遏制了她们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需要一个多元与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它不像数理化,答案具有唯一性。语文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惯性”。

我们语文学科组在2006年申请了一个课题――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Web指的是网络,Quest指的是探究,Web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以探究为取向的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事先确定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的网络资源、步骤、支架,学生在这样的支持下,通过个人或小组协作进行调查探究活动,最后完成任务形成文字作品。

这种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通过学习个体的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以此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我选择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次全新的尝试,因为对于李白在诗中所涉及的这个梦境和全诗的主旨历来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利用webquest网络教学模式设计了案例。

我为学生提出了三个任务,其中一个如下:

请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和个性特点来解析诗中作者所营造的这个梦的深层内涵。

(引导)我们的古人相信,做梦总是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主要有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心理因素。

梦的内容与我们的期望、企图、担心等各种心理趋势有关,我们试着从这个角度入手去解析一下李白的梦境。

梦境解析这一任务是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首先要读懂诗歌,其次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个性特点。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老师出示几则材料,让学生去总结,而在网络背景下老师是不会为她们提供资料的,学生为了解析这个梦境必须借助网络去查阅有关李白当时的生活境遇的资料以及解析梦境的方法,学生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若经过多次任务的训练,就能帮助学生慢慢地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观,进而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全面深入看待问题,进行创新。

此外,WebQuest在设计时要求学生解决的是复杂的、存在争议的问题,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这时,小组协作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学生之间结成协作学习小组,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进行研究和探讨,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能够分工协作进一步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有助于开辟学生的思路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语文是充满个性的学科,语文教学类似于农业,而绝非工业,我们不需要生产机器零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勇于展现自我风采的青春生命,需要的是一个个能把握自己前途与命运的独立生命。女中的语文教学还将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只要我们紧抓女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她们的潜能,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就能让她们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黄华伟.我们应该怎样倾听学生.语文学习,2007.3.

[2]吴非.学生为何不愿发言.语文学习,2007.2.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4]曹华清.刘电芝语文学习策略探析.

上一篇:语文教学有效性:不懈的追求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