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问题学生”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10-28 05:35:11

试谈“问题学生”的成因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各种原因造成“问题学生”成为学校和老师心中“无法回避的痛”,违反纪律、说谎、叛逆、喜好无常成为他们的代名词,“问题学生”逐渐成为目前教育界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看待他们,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成为国内青少年教育专家热议的话题。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成因、表现及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问题学生” 青春期叛逆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问题学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他们喜怒无常,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青春期心理闭锁等。这些学生在班级内的存在,使班级正常的教育教学难以继续,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倍感苦恼。因此“问题学生”的问题应引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视,我们应把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艰巨的光荣的任务,切实抓好。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问题学生”的形成,从内因方面来看,是中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从外因方面来看,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教育失误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使之产生不良行为。“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客观外因通过学生自身心理内因起作用的结果。

(一)中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是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内因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从心理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由少时的依赖性逐渐向独立性过渡,显然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突出。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心理比较脆弱、稚嫩,容易极端、片面、消沉,缺乏理智。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感到困惑,对各种社会现象感到迷茫。

(二)家庭教育的失当

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对“问题学生”的产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单亲家庭的无视、暴力,专制家庭的简单粗暴、溺爱,放任家庭的为所欲为,不良家庭的负面影响都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形成错误的引导。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减弱、学习热情降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不良因素主要有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以及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或团伙,犯罪分子的诱骗、腐蚀和教唆,营业性的游戏机室、网吧的诱惑等。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不良误导。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

由于“问题学生”的产生不仅仅是由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造成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采取对策时,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加以整体上的考虑,形成联合网络,共同来做好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

(一)学校方面

1.教师要给“问题学生”倾注更多的爱。

爱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因而教师要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给他们以倾斜。在学习上要因材施教降低要求,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树学习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在行为上要坚持目标的阶梯性,不提过高要求,逐步养成遵规守纪、乐于助人的好行为。

2.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发现并及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其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展现其才能,利用其闪光点去克服其自身的缺点,这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3.建立互助小组。

我校为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建立了两重互助小组,即安排一名班干部和一名任课老师一起帮助他。负责老师每学期与结对学生谈心一次,交流思想,坚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以理服人;每月家访一次,向家长汇报他们在校的点滴进步和活动情况,同时了解在家表现。班干部在学习上帮助“问题学生”,并邀请他参加健康的有意义的活动。

4.实行德育百分考核,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我校对全体学生实行德育百分考核,期初的基础分为100分,对于在学期中考核不满70分的“问题学生”,学校政教处将定期对他们的培训,定期为他们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5.学校教育必须经常与家庭教育取得联系,家校教育凝成合力才能发挥作用。

(1)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家校联系网络(校信通),随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出现的问题和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短信方式通知家长。

(2)用好家校联系本。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3)开好家长会,搞好家、校联谊活动。

(4)搞好家访活动。校信通、家校联系本、家长会、家校联谊活动、家访活动对转化“问题学生”、提高家教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当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另外,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要让子女生活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之中。

(三)社会方面

急需政府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影视、图书、报刊等传播媒体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和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共同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安宁、健康的文化环境。

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甚至半途而废。“功夫不负有心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相信我们的工作就不会白做,辛勤的汗水终会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陈光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菏泽师专学报,1988.

[2]刘明芳,干明赞.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

[3]杨永明.行为不良学生教育调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

上一篇: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