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下的育儿生活

时间:2022-10-28 04:57:23

阿尔卑斯山下的育儿生活

瑞士的父母并不希望宝贝三四岁就进入学前班学习,认为那样不利于宝贝健康成长。因此,目前0~4岁阶段的瑞士宝宝,主要还是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接受专业人员的照料,并进行一些与年龄相宜的游戏活动。瑞士父母更希望他们的宝贝能多一些在宽松、快乐环境下成长的时光。他们比较注重宝贝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的发展。

瑞士出了皮亚杰等著名的教育家,瑞士也是最早实现小学义务教育的国家,瑞士的一些做法对中国小学教育或许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弗洛伊德以外的另一位“巨人”,他提出的儿童建构理论不仅影响到欧洲,甚至影响到现代全世界的儿童教育。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的儿童教育观点主要有:

1.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皮亚杰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因此,他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儿童不应该是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他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可见,皮亚杰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放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上。

2.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

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皮亚杰认为,儿童所获得巨大发展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因此,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创造一定的情景,让儿童自己主动、自发地学习。

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地学习的机会之外,还可选择一定的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因素激发,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引起学习欲望和动机。他强调,在促使儿童学习的动机中,儿童的内在动机是首要的,奖励惩罚之类的外来强化并不起很大作用。同时,给儿童学习的内容必须和儿童已有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要足够新颖,具有一定的挑战,这样才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自发地学习。

3.儿童必须通过自己动手做来学习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教师的任务是布置相应的情境,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的某种规律,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演示。从儿童的特点出发,皮亚杰倡导活动教学法。

4.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和成人不同,有着独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和阶段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在对儿童施教以前首先要清楚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教学方法。不断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的情况调整教育。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内容,否则将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

5.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

皮亚杰所重视的交往是在“合作”的意义上讲的,那就是,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因为与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就能集思广益,使学习效果更佳。

皮亚杰所说的交往包括了师生间的交往和儿童间的交往,但总的来说,他更重视儿童间的交往。他认为儿童互相的合作最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因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因此,皮亚杰非常重视儿童的合作,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幼儿园培养孩子独立

瑞士日内瓦的幼儿园,一向注重给孩子自由,以鼓励和培养自主能力为主,从吃饭、睡觉这样的小细节上就可见一斑。

吃饭从来不喂

每天中午,日内瓦的幼儿园都会供应午餐,并由老师给孩子们分配食物。但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老师从不会以“营养健康”为由进行“强行摊派”。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很不喜欢,老师就少给或不给。

领到食物后,大一点的孩子拿勺吃,小一点的也会自己抓着吃。除了身体不舒服时,老师可能帮助他们吃饭以表示安慰外,基本不会出现喂饭的现象。老师只会比划着用勺的动作,启发孩子吃饭。一旦午餐时间结束,不管饭菜有没有吃,都会被收走。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即使在别人家做客,瑞士家长也会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曾有一对当地朋友带孩子来记者家做客。饭菜摆上桌时,他们的孩子只顾着玩,就是不肯吃饭。对此,朋友也不强求,只说“他饿了一定会来吃的”。果然,玩够了,孩子就主动过来吃饭了,朋友告诉记者,其实孩子是不会饿着自己的,与其强求,不如让他自己来,还能吃得更多、更好呢。

午觉睡不睡,自己说了算

午休是孩子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日内瓦,是不是睡午觉,由孩子说了算。某些孩子精力充沛,不愿午休,老师也不强求。他们会让孩子到另外的教室独自玩耍,只要保证不影响其他孩子休息就可以了。

老师说,有的孩子起先不愿意午休,但看到其他孩子都睡午觉,慢慢就养成了午休的习惯。让孩子们之间相互影响,远比老师强迫有效得多。

不到4岁也要露营

其实,日内瓦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只体现在吃饭、睡觉上。老师们还会组织这些不到4岁的孩子到郊区露营过夜。白天,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做饭、游玩;晚上就在帐篷里过夜,体验远离父母的集体生活。

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培养孩子集体生活和团结互助的能力,应该从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抓起,幼儿园不应该,也不会因为某个孩子娇气就搞特殊。

瑞士儿童教育特色

蓝茜一家已在瑞士生活多年,儿子就在瑞士的日内瓦一社区普通学校就读,从学前班起,通过接送孩子上下学,与学校当局、老师、同学父母接触,期间了解到瑞士小学儿童教育一些情况和事。

平等教育

瑞士对儿童的平等教育,是深受日内瓦公民卢梭平等思想影响的结果。卢梭于18世纪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爱弥尔-论教育》两部著作,对瑞士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瑞士教育与中国教育非常不同的地方。

中国注重精英教育,与古代科举制度可谓一脉相承。在中国,许多学校招生,学生有无特长,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之一。而入学以后,早早地就把学生按照成绩排成三六九等,每年还要评比三好学生,凡此种种,皆属此例。

而瑞士在小学中,却无此做法,体现得更多的,是平等教育。最显著的例子是每年学期末的汇报演出。学校要求不考虑孩子个人表演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汇报演出从不安排个人表演节目,只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表演节目,并且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参与,角色、表演难度可能不同,但是参与机会是完全平等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一个节目,是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对于善于表演的,自然是掌声鼓励,对于表现欠佳的,老师也是一再鼓励,并因人施教,为他找一个适合他个性特点的角色,绝没有半点歧视和瞧不起的意思。这种做法对于胆小、羞怯的孩子有莫大的好处,能够锻炼他们勇于面对公众,逐步纠正性格上的缺陷。

本着同样的精神,在瑞士一至三年级小学生中,没有类似中国学校的班长、学习员委,少先队小队长、中队长和大队长之类的职务。瑞士学校实行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值,担任班长,1~2天、3~4天轮换一次。这种轮换制,与瑞士联邦总统由联邦委员轮流担任如出一辙。它的好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民主教育

瑞士从很早起就对孩子进行民主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之类的事,老师主要是制止,不直接进行批评、斥责。对于这类行为,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记录下来,在每周举行的班委会上,发动学生对此进行讨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意见,老师起一个指导、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自己对此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瑞士人对孩子的民主教育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办法来实施的。最好的例子是每个孩子都要参加一年两次的游行:一是登城节游行,一是学校日游行,两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节日,但是却正面引导,让他们习惯于上街游行,表达自己的高兴之情。

登城节在每年12月11日~12日举行,其原意是纪念日内瓦成功地抗击了萨沃伊公国的入侵,捍卫了日内瓦的独立。这是日内瓦的盛大传统节日。孩子们参加这一游行主要在社区街道里走一圈,路线并不长,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者中世纪的骑士、巫婆、公主、王子,或者超人、动物、妖魔鬼怪等,打扮起来,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为此,孩子们无须排练,只要当天晚上在学校集合,随着游行队伍走一遭,再喝上一碗自己贡献一份劳动的热菜汤,吃上一片面包即可。学生家长们如果愿意,也可以自行加入到游行队伍中,帮助、鼓励孩子们。

而学校日的游行则在每年学期末的最后一天举行,届时全日内瓦的小学学前班和一至三年级小学生都汇聚于老城区,打着各自学校,各自班级自制的各色彩旗和装饰物,戴着自制的小帽、彩带,沿着日内瓦老城街道,热热闹闹地绕城一周,最后汇聚于日内瓦大学校园内宗教改革墙前,进行各种游戏项目。每一个小学生还可以免费得到日内瓦市政府送的一份礼物,即一本由自己事先挑选、印刷精致、图文并茂的书。这一活动,持续整整一个下午,风雨无阻,电视实况转播。孩子父母们可以在路边,也可以从电视中观看自己的孩子在游行队伍中行进。活动至下午5时结束,此时,父母们才被允许进入日内瓦大学校园内,接回自己的孩子。

做社会的人

瑞士非常注重儿童学习社会知识,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办法。

上学伊始,老师即带着孩子们到学校四周街道散步,让孩子们认路牌,用相机把路牌照下来,打印后贴在课本上,既认字,又了解学校周围环境。

孩子过马路的安全教育,把警察请到学校里,让警察对学生们讲。

每一个学期,学校还安排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插班到其他班级、年级上课,让一个学校的学生相互认识,结交朋友。

老师还把全班同学的通讯录复印,交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们之间加强交往,身教言传,遇有急事,互帮互助,轮流带孩子,让孩子们一起玩。

上一篇:快乐涂鸦之黑白粉笔画 下一篇:帘头 窗帘百变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