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一跟、二评、三勤

时间:2022-10-28 03:10:56

班级管理中的一跟、二评、三勤

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点点滴滴的教育积累,历历在目的管理案例使我在不断地摸索中深刻地认识到了班级管理中一跟、二评”、三勤的支撑作用。

一、“一跟”即“跟住班级”

(一)新接手的班级或低年级必须跟得住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新接的班级又较为陌生,这时的班级必须跟得住。要和孩子们拉近距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他们打成一片,留在学生身边,让他们真切地感觉到老师的责任心。其实我们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了解我们,所以每时每刻都不能掉以轻心。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道理。要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使其形成良好班风。待到各方面走入正轨,能按部就班、班干部完全胜任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一下了。

(二)有活动必须跟得住

孩子们最热衷活动,大多数孩子看重的是参与。我们老师的作用不一定是使之获得成功,但“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所以有老师的支持、鼓励或影响,这就足够了。

二、二评

评价说起来很简单,无非“表扬”与“批评”。但其中的真谛却值得我们每位老师长此以往地钻研。评价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广泛接受并发扬。但只提高认识是不够的,只有把评价真正地落实到细节中、渗透到老师心里,它的成效才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评价的着眼点要高

我们知道表扬鼓励的魔力,也明确欣赏对于学生的意义,但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鼓励和表扬,有很多是起不到实际效果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在评价中使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着眼点要高。

(二)评价要兼顾全面

孩子们身上所有的优缺点并不是只展现在学校,还有家庭和社会。所以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我们都要兼顾全面。不但要看到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及时评价,也要兼顾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表现;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用多把尺子衡量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这样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多了,我们的欣赏也有了确凿的内容,教育起来会更有说服力,更有效。

(三)评价要用心

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客观实际的视角表扬他们。需要批评时,要慎之又慎,务必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不要让情绪战胜理智而主宰自己的认知。批评时可多一些幽默或非语言暗示等方式,绝不能简单地讽刺和挖苦。

三、三勤

(一)勤作为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观明了地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师范的内涵――“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才显得熠熠生辉。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的作为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老师谈吐优雅落落大方,一定会引来学生的效仿;老师的字体俊逸、潇洒,学生也会向往像老师一样字迹清秀;老师谦和、善解人意,学生也很少轻浮、傲慢……所以老师的作为其实就是你想让孩子们努力的最好折射。

(二)勤沟通

有效地交流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逐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孩子长期不受重视而变得封闭了,不愿与人交流,上课也不愿发言。所以老师主动的沟通交流会减少这些同学的压力,缓解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班级形成凝聚力。

(三)勤参与

老师的参与会直接影响我们目标的达成。如:参与班干部管理,首先说明老师的重视。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帮助下,班干部会逐渐学会管理,为之后的独立做好铺垫。我们还应参与更多,像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参与后进生的学习,让学生努力做到最好……

总之,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阵地。人们常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就班级管理来说,还应该加上“贵在得法”。

上一篇:寻找情感体验 享受生命快乐 下一篇:当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