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月季品种不同插穗部位扦插繁殖试验

时间:2022-10-28 02:21:12

摘 要:扦插是月季繁殖的主要方法。扦插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插穗留叶面积等,同时扦插的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插穗的不同部位也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同基质、相同处理条件下,插穗的部位对扦插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关键词:月季;插条部位;扦插;成活率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葡萄需求的不断增大,葡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主要病害白腐病也随之大面积发生。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是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等地经常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的损失。近10多年来滥用农药,严重影响着葡萄品质,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葡萄白腐病的综合性规范化防治是保证葡萄产业化生产最安全的措施。

我们经过长期试验研发的杀菌剂苯噻酮,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水剂杀菌剂,经实验观察,对真菌、细菌、放线菌等菌群均有极强的抑杀作用,特别对高温潮湿下产生的霉菌效果极佳,且无残留,它的这一特点正符合葡萄生产的要求。为此,从2008年起,将该药应用于葡萄白腐病病菌的防治上,并和目前常用的异噻唑啉酮杀菌剂、5%菌毒清作对照试验,为生产上利用苯噻酮防治葡萄白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的葡萄白腐病病株购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实验室繁殖并保存。

1.2 供试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分斜面及平板培养2种、PD培养液(液体摇床培养),上述培养基均调整pH值为5.0~5.5。

1.3 实验设备

SW-CJ-1FD型洁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MOTTC B型生物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DDB-303A型数字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厂)、1810B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申力仪器有限公司)、PYX-DHS型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仪器厂)、THZ-82型气浴恒温震荡器(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JA2003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Finnpipette 100-1000ul移液枪

1.4 供试药剂

A、苯噻酮溶液:苯噻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0g/L,在甲醇中为200g/L。因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趋向于水剂化,故确定苯噻酮的制剂为5%水剂;B、5%菌毒清溶液:购自当地农药市场;C、工业用异噻唑啉酮杀菌剂溶液:购自当地农药市场。

1.5 试验方法

1.5.1 菌种活化。将保藏菌种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基,于28℃(±0.5℃)培养3天,备用。

1.5.2 苯噻酮杀菌剂性能评价。(1)用 80 mL无菌水洗涤PDA斜面培养基上已活化的病原菌,制成孢子菌悬液,血球计数板计数,菌量应控制在105~107数量级内。(2)吸取0.3 mL菌悬液,均匀涂布于PDA平板培养基,28℃(±0.5℃)培养2天,备用。(3)按试验浓度配制各种药剂,震荡后与PDA培养液均匀制得含药平板培养基。(4)用直径6 mm打孔器在已培养好旺盛生长的供试病原菌菌丝边缘打取菌丝块,放置于含药培养基中央,28℃(±0.5℃)温度培养,测定菌落直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苯噻酮的室内抑菌试验

由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稀释倍数均为600倍的各药剂中,抑菌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苯噻酮溶液、工业用异噻唑啉酮杀菌剂溶液、5%菌毒清溶液。此外,我们可以看出:在0~36小时,苯噻酮溶液、异噻唑啉酮杀菌剂溶液、5%菌毒清溶液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差别较小,但48小时后,3种药剂间的差别明显增大,苯噻酮明显优于其它2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

2.2 5%苯噻酮田间药效试验

自2008年起,在安徽、陕西等地进行了5%苯噻酮防治葡萄白腐病病菌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苯噻酮在25~30g/667m2用量时,可有效防治葡萄等作物叶片或果实上的白腐病,防效达75%以上,效果优于5%菌毒清溶液,详细结果见表2~表4。

2.3 防治依据及方法

由于白腐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果和病梢中越冬,所以结合修剪,做好果园清洁是减少菌原、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近年报道,在发病初期用地膜覆盖防止病菌侵染果穗的效果也很好。

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而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是暴风雨和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叉、摘心和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该病流行性强,为此在预测预报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措施。用苯噻酮200~300倍液在入土前和出土后,对植株各加量喷1次,可有效杀灭越冬病原菌。在发病初期(6月中、下旬)喷5%苯噻酮600~800倍液,以后每隔8~15天左右喷1次,共3~5次即可。

3 结论与讨论

5%苯噻酮水剂600~800倍液对葡萄白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随着药剂浓度的加大,其防治效果更好。对人、蓄无毒副作用,杀菌活性高、低毒、无残留,使用安全,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的绿色无公害产品。由于其独特的杀菌机理和先进的剂型,以及葡萄这一敏感作物的特殊性,在作物成熟时,不敢滥用农药,易产生要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果品外观品质等因素,采用本药剂在葡萄生产中使用,它解决了葡萄白腐病的防治问题以及葡萄成熟期无对症药剂使用难题,保证了葡萄果面光洁、着色好、无药害。(收稿:2014-12-17)

参考文献:

[1]郭小侠,唐周怀,陈川,石晓红,石勇强.我国葡萄几种主要病害的研究现状[J].陕西农业科学,2002,11: 18-21

[2]张博,刘长远,林凤,赵奎华,苗则彦,梁春浩,王瑞菊.葡萄白腐病菌对福美双抗药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2005,31(4): 84-86

[3]刘长远,赵奎华,王克,白金铠.我国葡萄白腐病菌分类地位的重新确定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 29(2): 174-176

[3]杜全丽,段杰珠,黄树增.早熟大蒜白腐病无公害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0,1: 37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2013K01-09-0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12JK0826)和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1JS084)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于宏安(196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绿色无公害农药科技推广工作。

上一篇:鄂尔多斯市东沙公园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建议 下一篇:论丰城市蔬菜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