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在高职教育基础课上的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28 12:53:12

活力课堂在高职教育基础课上的教学探究

摘要:现如今课堂教学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上,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角度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去构建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活力课堂”,以转变课堂教学的形态。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活力课堂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基础课程上,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会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是教师的最高目标”的倾向,无论教师是以黑板还是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但最终学生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失去兴趣,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睡觉、开小差现象日渐严重,导致教学效果极差,这样便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本来意义,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以高职基础课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就要积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角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去构建一个“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形态的转变。

二、活力课堂的特点体现

“活力课堂”是通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以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探究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充分展示教师的“导演”才能,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教学目标:采用边讲边示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授课内容的要求、步骤、规则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更好地去理解和领会知识及原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方式:采用分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设情境意识,充分体现学生“自演”的天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追求,从爱学、会学最终到乐学。

教学过程:采用精心导学、创设问题和议论情境、变静为动的教学形式,教学流程采用导入、分层、鼓动、引导、巡视、检查和小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平时与学生的心理交流,真心地去关心和体贴学生。变“一师主讲”为“师生互动”,解除“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观念,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边合作的关系。

教学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综合性评定,给出评定内容和结果,从而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得到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更大的提升,学习习惯是否得到进一步培养。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上,“活力课堂”正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力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实现活力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力课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自主意愿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潜藏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创造所带来的活力乐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创新高职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活力课堂”的构建能有利于统一规范和创新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新标准、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评价,进一步增强职业素质培养基础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做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基础课程的统筹设置和合理安排,在有限教学时数内建立较完善的高职学生培养基础课程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4、解决教学工作者的困惑

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后,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要切实落实教育活力化,课堂应成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并实现课堂的活力化,使其溶入活力化的光环之中。同时,对于怎样设计和选择适应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分析总结并给教师提出更实用的意见。

5、通过实践和交流,可以推广到其他有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上

“活力课堂”中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能有效地应用推广于各类专业基础课中,对促进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活力课堂其特殊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实施过程可以应用推广到高职教育相关各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去,其模式中学习资源的应用设计也可以广泛运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提高职业化教育水平。同时,也能初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及学习资源选择上的困惑,提高教学效果及备课效率,也为国内同类院校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2]刘毅伟.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

[3]王鉴.论课堂的历史形态及其变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90.

上一篇:慕课对中国高校和教师的影响 下一篇:同伴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