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期阶段分析经济周期

时间:2022-10-28 12:43:37

从周期阶段分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古老话题,19世纪初叶以来至现在,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种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假说,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经济周期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演变,可以说国外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已比较成熟。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不少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致力于经济周期问题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当然研究深度还远远滞后于国外同类研究)。近日看到陈乐一教授撰写的《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持续繁荣》一书(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在同类经济周期方面的著作中,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周期阶段入手来研究我国经济周期问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谓经济周期阶段,就是作者所定义的经济是位于收缩抑或扩张阶段,波峰抑或波谷,也就是说是位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哪一个阶段(该书第66页,以下引自该书之处只注页码)。该书着重分析当前中国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进而如何保持持续繁荣。

第二章是核心章,作者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所处周期阶段进行分析。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比较是判断周期阶段的基础,作者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分析,探索出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认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观点。又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加以说明,进而分析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发现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扩张的持续性强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体现,是市场力量和合适的政策组合共同作用的产物,足以证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

对失业率的分析,作者认识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失业率往往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动而变动(一般规律是经济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经济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但是在我国,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失业率指标有些特殊和复杂,失业率难以像西方国家那样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实况,难以灵敏地反映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尽管如此,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或者经济周期阶段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失业率高低这一指标。作者认为当前总的说来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是自2004年开始,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迹象,根据奥肯定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可为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繁荣阶段提供佐证。

关于价格指数,作者写道:“在我国,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价格指数越来越灵敏地反映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且日益成为观察宏观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具体来说,价格指数最能判断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第88、89页)可见作者对价格指数在判断经济周期阶段中的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些年各种价格指数的分析,可看出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提到的是:作者观察物价并不圃于传统的一般的市场价格,提出还要密切关注房价以及油、电、水、气的价格。如果综合考虑消费物价、房价以及油、电、水、气的价格,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是很明显的,因此从价格指数来看,也可证实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已进入繁荣阶段。

通过以上方法和工具的分析,该书所得中心结论是:“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已彻底从5年前的不稳定的复苏阶段走出来了。”(第92页)当然,作者又辩证地认识到,说繁荣并不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歌舞升平,其实宏观层面的繁荣的背后依然隐藏着种种问题,诸如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但是仍可得出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确实正位于繁荣阶段的结论。

为了给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分析进一步提供佐证,作者在第三章分析中国经济波动中的菲利普斯曲线,探索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密切。

该书的第三部分是第四、五、六章,探讨中国经济走向持续繁荣之路,即如何努力延长扩张阶段,促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走向波峰。这一部分主要立足于消费、就业、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平衡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三章是在第二章中心结论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即所谓的“解决问题”,其分析角度还是立足于周期阶段,与第二部分所探讨的当前中国经济位于周期的那一个阶段是相对应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书的中心线索就是分析当前中国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进而如何保持持续繁荣。通读全书,不难看出作者是紧紧围绕周期阶段来分析经济周期的,这是该书不同于其它同类著作的主要特色。

上一篇: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医疗机构绩效改善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