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中协作精神的培养探究

时间:2022-10-28 12:22:46

合唱教学中协作精神的培养探究

摘要:中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合唱教学;协作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引言

我国教育改革以后,越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形式也不断多样化。近几年,音乐合唱形式渐渐地被重视,很多中职学校举行了各种各样地合唱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合唱教学的发展。合唱是一种蕴含着丰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艺术,它能够使学生最简单、直接地走进音乐世界,感受声音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音乐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拓展音乐知识、加强音乐音准与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读谱与视唱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鉴赏力。

1加强合唱基本功训练

1.1加强齐唱训练

齐唱训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注重对学生独立识谱能力的训练,这也是进行旋律演唱的基础与前提。从简单的旋律入手,可以进行大小三、六度的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在之后可以对和弦结构有基本的理解。之后还应该让学生接触其他音程的训练,进而使得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可以具备更多的理性知识,潜意识地与其他同学默契配合,形成演唱的和谐之美。(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节奏训练。节奏是演唱的整体动向,也是决定演唱性格与特点的重要象征。所以注重对节奏的把握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歌曲的内涵,使得歌曲情感一览无余的展现出来。单位拍在训练中力求准确与一致,这样才能使得演唱整体和谐统一,从而满足合唱的基本要求。(3)声音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应该交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从而在吐字的过程中清晰且不生硬,音质优美且不做作。而对音量进行训练的时候,还需要明确歌曲中的强弱部分,明白你强我弱,相互抵消的道理,使得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演唱出强弱之感,使得歌曲中相应的起伏彰显出来。同时当进行男女合唱训练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男女生在其中的人数比例。当男女生人数一样的时候,应该让男生用相对低一些的音量进行演唱,这样才不会掩盖女生的声音,实现音量控制层面的平衡。

1.2加强和声训练

合唱的概念中已经提及,合唱是多声部进行组合的一种艺术,所以合唱演唱的歌曲往往都是多声部的。故而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和声均衡训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最初将合唱曲目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演唱,当两个声部的声音同时发出的时候,教师要告知学生用心聆听声音的组合,是否存在瑕疵与不完美。若有瑕疵则需要告知学生尝试改变自己的音量或者音色,与整体的合唱旋律进行融合。既不要受到其余声部对其的影响与干扰,又要避免自己的突兀之音对演唱整体的影响。比如《摇篮曲》这首歌曲,最初可以选择哼鸣的方式代替歌词演唱,使得学生逐渐适应声音与和声的均衡。之后再逐渐融入歌词,使得学生逐步掌握和声的方法。既需要让自己去适应整体,又需要在整体中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得学生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以及任教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使得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同时更尊重别人。在面对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时候,将集体利益置于一切之上,从而在其中彰显自己的个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1.3加强指挥与合唱队的协作训练

教师应该在合唱的过程中,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声部划分,从而使得成员可以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在实际合唱过程中,注重指挥与合唱成员的内心交流,彼此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这将有利于指挥融入到演唱作品当中,从而使得其与演唱者形成默契。同时指挥状态良好将直接提升指挥的效果,整体节奏更为统一,大家形成和谐的演唱氛围,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进行合唱表演。

2加强合唱实践和活动

2.1组织校内活动

组织校内合唱比赛促进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学习潜能和热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比赛的氛围往往能够使学生的表现更为投入和积极,更能感受作品的情感,融入作品,身心愉悦、精神得到升华。如校内每个学年都会组织一次校内合唱比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比赛的歌曲选择我们课堂教授的歌曲或者规定主题的歌曲,比赛的契机可结合每年的节日或者双语节演唱英文歌曲,并将歌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双声部的改编,比赛得到全校师生的鼎力支持,活动的受关注度和展开都会非常顺利。在合唱表现形式上加以变化,与学生一起创编动作,适当加入伴奏乐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丰富的合唱表演形式不仅促进合唱学习,更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比赛之前给每个学生一个评价指导意见,让他们能合唱比赛活动中相互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演,丰富演出经验,增加舞台表现力,提高合唱审美能力,合唱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2参加校外比赛

参加各级各类的校外比赛是提升学生合唱学习和技能的有效方式之一,校外的比赛面对的是其他学校、地区,会合唱、喜欢合唱的团队,只有抓住每次参加比赛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促进学生的合唱学习。校外的比赛更多的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集体的比赛中调动自身的全部力量,培养集体中的个性品质;从比赛的实践中学习,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深对合唱学习的兴趣。成功的演出和比赛能加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和集体荣誉感,舞台的表现力和自信程度随着比赛的增多而增加,合唱综合能力的增强也推动学生合唱的热情。校外的比赛不仅能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听众,还成为了积极的演唱者,合唱团的二度创作能力增强,演唱更有感染力,情感表达也更为丰富;有利于学生客观的看待每次的比赛结果,从失败中找原因,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断促进合唱的学习和启发学生意识到独立性、相互协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等优良品质。

结束语

当然,要想推动中职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能继续深入发展,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比如合唱作品的改编能力和学生练声曲的写作能力,敏锐的听辩能力和更高层面的听赏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及缩弹能力,掌握娴熟的指挥技能,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继续努力思考。

参考文献

[1]⒀羌.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马莉.中小学合唱教学中实施协同教学的策略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

上一篇:试论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 下一篇:文言文阅读之探究式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