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絮语:“放手”之后

时间:2022-10-28 12:00:06

“陌生阿姨叔叔给你糖或饮料,怎么办?”我问。

“说不要。”埋头杂志的儿子心不在焉地回答。

“‘要说谢谢,我不要’。这么干脆,万一激怒了心怀不轨的人可不妙,还是委婉一点比较好。”心思缜密的我补充道。

“车万一在路上坏掉了,别人要你换其它的车怎么办?”不放心的我穷追不舍。

“……”连问两遍,好不容易儿子才从书中抬起头来。

“坚决不下车,守在原地,打电话叫爸爸去接。”有备而来的我自问自答了这个问题,同时还暗暗庆幸发现了一个差点漏掉的大问题。

“有认识的人要带你去他家玩,怎么办?”自己都嫌絮叨的我铁了心“打破砂锅问到底”。

“不去。”男孩头都没抬,语气中明显透着不耐烦。这样的对话从昨晚到现在已演练了不下十遍。

“坐车上别乱动,不能到处跑,手和头不能伸窗外去……”在我的喋喋不休中,车发动了,渐渐驶出了视线。

这个早晨,我送儿子去车站,心上涌起万语千言。不敢再多说,怕吓到这只刚出窝单飞的小鸟;不敢不说,生怕漏过一句至关重要的叮咛,“小红帽”真的遇上“狼外婆”时措手不及。说与不说之间,百般纠结,话到嘴边又吞回肚里,千回百转。

儿子今年10岁。他外公常常说,他在这个年纪时,已步行几十里到山上砍柴去了。每逢说到此节,还常捋起裤脚管,给大家看小腿上砍刀砍出的一道陈年旧疤,作为忆苦思甜教育的有力佐证。对比过去,鉴于当下独生子女独立自主能力严重缺乏这一现状,这个暑假,孩子的外公、外婆,老公和我四位家长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做出了让儿子独自坐公交车去乡下外婆家这个重大的决定。

儿子在干什么呢?会不会害怕?在和陌生人聊天吗?在看窗外的风景吗?车程三十分钟,走到外婆家五分钟,稍微耽搁一下五分钟,四十分钟应该到了吧?……

难捱的四十分钟过去了。第四十一分钟,手机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我妈妈刻意掩饰、却依然因激动而有点发抖的声音:“你儿子到了啊。来,和你妈说话。”

“老妈,”电话那头传来稚嫩的童音,此刻听在我耳朵里,不亚于天籁之音。

“在车上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竭力压制心里的激动和就在嘴边的表扬话语,故作淡定地问。

“看课外书呗。”

“一直看书吗?”

“嗯。”

“怕不怕?”

“不怕。”

“有人和你说话吗?”

“没有,我要去院子里玩了。”儿子语气敷衍起来。

敢情“小红帽”去外婆家,急的都是看故事的人啊。

挂上电话,眼前忽然闪现二十年前的一幕。另一个妈妈(我的妈妈)在火车站,扒在车窗上,千叮咛万嘱咐,送远离家乡几百里外求学的女儿,实在和我与儿子分离的情景惊人的相似。

上一篇:电影《小孩不笨》的家教启示 下一篇:小城镇建设问题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