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时间:2022-10-27 11:40:35

李安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李安再次获最佳导演奖,在西方媒体上并不是奥斯卡报道中的头条新闻。

美国媒体和美国人更关心的,是另外两部“美国主旋律”的热门影片---《逃离德黑兰》和《林肯》。前者讲的是1979年中情局如何以拍摄一部电影为名成功解救出在伊朗被困为人质的美国外交官的故事,《林肯》则是美国人对于自己过往的再认识,和对“美国梦”的又一次致敬。

英国媒体也没有着重关注李安和《少年派》。英国各大报在奥斯卡颁奖当天都推出了“奥斯卡特刊”,但除了红毯礼服集以外,英国人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同胞。比如《每日电讯报》只刊登了两篇深度报道,一篇是关于凭借《林肯》再次获奖的英国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另一篇则是关于首获奥斯卡奖的英国歌坛新生代偶像阿黛尔。

在西方媒体眼中,李安只是成功的少数族裔导演中的一个,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祝贺但或许并不需要大书特书。但李安的再次成功,对于华人世界来说,却似乎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励志效果。

华文媒体和全世界的中国人,几乎把本届奥斯卡当成了“李安奖”。一个关于李安如何曾经失业、潦倒和窘困6年,其间几乎放弃电影梦想,最终又在妻子的鼓励下坚持下来的故事,被中国人在中英文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我想,李安也代表了中国人心里的一个梦想---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人物不只局限于华人世界,真正被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所“看懂”并认可。

这个艰难的任务,为什么李安做到了?为什么其他很多有志于此的中国导演没有做到?

在我看来,李安其实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导演,他从不着眼于拍出宏大场景和重大事件,他只是一个努力把故事讲完美的人---不管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还是60年代的美国,或是印度和加拿大。这些年来,他创造了一种心理依赖感:只要是李安的电影,一定非常细腻精致好看,只要看到“李安”两个字,你几乎就可以买票去看。

更重要的是,他所有故事的主题,都是超越国界但清晰可见的---信仰、勇气、困境、超越自我……

这个获奖之后不断合什感谢、说话轻柔的腼腆的东方男人,以最谦卑的姿态、最耐心的等待,到达了那个梦想。

更关键的问题是:李安的成功可以复制吗?还会有下一个李安吗?

我想,这取决于中国人自己---你们有这样的耐心和谦卑(而不是金钱和雄心)运用世界通用的语言(而不是只有中国人理解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人性不完美却努力追求完美的动人的故事吗?

上一篇:莫让积分变鸡肋 下一篇:“误拆”是怎样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