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中医中药治疗

时间:2022-10-27 11:29:51

糖尿病足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足的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中医中药分歧辨证的方法与654-2组做对照,观察39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足的微循环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例,无效4例。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中药疗法;微循环变化

【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79-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并发症重症之一,是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肉,甚至骨骼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初起四肢麻木、疼痛、苍白、怕冷、感觉迟钝,继则出现浅表性溃疡,甚则深达肌肉、肌腱,形成大的浓疡,终则患趾坏死,尸干脱落,部分病人常需要截肢,给患者造成残废和极大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中药内服、外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39例研究对象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按随机分组设计原则分为中医中药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组21例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6.9岁,病程1.5~24.5年,糖尿病足病程7~320天,空腹血糖水平10.3~17.6mmol/l。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2~74岁,平均病程1~18年,患糖尿病足时空腹血糖水平9.6~18.3 mmol/l。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内治法给予中医中药分期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扩血管治疗。

内治法:

治疗组21例:早期气阴两虚、脉络不和型,用增液汤加味:生黄芪15g、生地15g、麦冬10 g、党参12 g、丹皮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白芍10 g;中期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用当归补血汤加味:生黄芪20 g、当归10 g、党参15 g、土茯苓30 g、土贝母20 g、黄柏10 g、生苡仁15 g、天花粉15 g、皂刺6 g;晚期肝肾阴虚、痰阻血瘀型,用六位地黄丸加减:熟地20 g、山药20 g、山茱萸10 g、土茯苓20 g、生苡仁15 g、土贝母15 g、水蛭粉3 g、三七粉1 g。

对照组18例:予改善微循环及扩张血管治疗,用654~2 10~20mg,用0.9%盐水205~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4周为一疗程。

外治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相同的外治方法。

3 疗效分析

治疗结果:治疗组21例,临床治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18例,临床治愈13例、显效1例、无效4例。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疑难病症,如何预防及早期治疗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课题。近10年来,中医药有关本病治疗的报道不断增加,有以分型论治为主者[1~2],有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者[3],有以活血化瘀为主者[4],有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者[5],也有以温经活血[6]和外治为主者[7],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时导致糖尿病组织器官损害的病理基础[8],本研究发现,654~2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各项微循环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微血管渗出及出血的改善更为明显,但654~2临床使用的禁忌症以及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养阴清热、益气化瘀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糖尿病足病人微循环改善,微血管增加,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微动脉口径扩张[9]。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变局部情况,采用分期辨治的方法,结果发现:中医药治疗组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以微循环的血管清晰度异常、血色改变、异常流速的改善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贾文华,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6,37(9):552

[2] 刘祖高,糖尿病足62例临场小结,湖北中医杂志,1994,14(4):8

[3] 谢文秀、屈国云、伍汉文等,糖尿病足1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9):554

[4] 郭国臻、张德义、赵建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20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165

[5] 章士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2例报告,江苏中医,1995,16(5):214

[6] 潘保华、杨庆运、李蓉,温经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并发坏疽,中医研究,1993,6(3):27

[7] 张万能,中药煎液浸泡治疗糖尿病型趾端坏疽2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25(3):176

[8] 池芝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78,5(8):348

[9] 唐组宣、王云恒、高华林登,30例消渴病脱疽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变化和临床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9):8

作者单位:136100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医院

上一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 下一篇:强化基层医院图书室对科研工作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