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技飞行中的全景摄影

时间:2022-10-27 10:57:19

特技飞行中的全景摄影

来自瑞士的全景摄影师多米尼克·鲍曼(Dominik Baumann)是全景摄影的狂热爱好者。在山区峡谷中距离谷底仅100米的空中,在疾驰的法拉利赛车中,他都拍过全景照片。他最近的一次疯狂举动,是在一架正在做飞行表演的战斗机上拍全景。他的目标是:不但要拍到飞行员视角的全景照片,更要拍到周围美丽的景色。

瑞士空军的PC-7特技飞行编队,是瑞士空军的形象大使,也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飞行特技表演队之一,经常做出精妙绝伦且令人赏心悦目的特技飞行表演。近距离飞行表演需要飞行员具备高超的飞行技术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所以只有那些天天都开着F/A-18大黄蜂飞机的专业空军飞行员才能够胜任。PC-7飞行编队会在周末进行公共表演,总能吸引许多来自国内外的航空爱好者。2013年8月,PC-7赢得了最具分量的航空军事表演大奖—皇家大奖(Royal International Air Tattoo,举办地在英国),该奖项也被称作侯赛因大奖,旨在表彰全球最为顶尖的特技飞行表演团队。

大概两年前,我受瑞士空军之托,获得了一次拍摄航空飞行表演队的机会,在阿尔卑斯山脉上空拍摄了起飞、特技表演和降落整个过程的全景照片。这是一个艰巨的拍摄任务,因为除了要拍摄到既定目标,还要思考如何增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如何让照片更有趣。

关于拍摄

在地面上拍摄全景照片要采用超广角镜头或者鱼眼镜头,围绕着光学节点旋转拍摄。摄影师通常还会采用特殊的全景云台来保证拍摄的精确性。在相对静止、人流量较少的环境中,全景拍摄的成功率较高,但是对于我此次的拍摄环境,以上提到的理想拍摄条件都不具备。我被限制在飞机驾驶舱内,空间也就比浴缸大一点点。在这里无法使用三脚架,飞机做动作的时候,拍摄也会变得十分危险,万一(器材滑落)打破了氧气罩,后果不堪设想。在座舱中,我不得不穿着全套飞行服装,佩戴氧气面罩及安全手套。这些都使操作相机变得十分困难。另外,在驾驶舱内拍摄,光线千变万化,再加上飞行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窗外的景色瞬息万变,准确选择曝光参数和控制快门速度对我都是很大的考验。

我不仅想拍摄独一无二的驾驶舱内的全景,还想要画面中有一些地标性建筑或风景,例如苏黎世城、阿尔卑斯山脉中的马特洪峰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飞机需要在这些地标上空进行低空飞行并做出特技动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飞行高度越低,高速飞行引起的舷窗外的视差(先后拍摄的画面出现错位—译者注)也越大。在以402.3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时,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相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移都很远,而且在一些天地大回转的动作中,相机转,飞机也在转,这就使不同图片素材中舷窗外的景色可能是相近的,这些都会给后期图像拼接带来很大困难。在与飞行员沟通后,我们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以及特技动作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做出了妥协,才将困难降到最低。

为了拍摄这些惊人的照片,我必须事先进行演练。在测试飞行中,我发现在驾驶舱中手动拍摄极其困难,尤其是在飞机以305.8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下俯冲和飞机做天地大反转的动作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最终决定采用Roundshot VR全景电动云台进行拍摄(Roundshot是瑞士的一家久负盛名的电动云台厂家,其产品集刚度、便携性、可靠性于一身,是电动云台中的典范之作—译者注)。这个设备能在6秒之内旋转一周,拍摄8张图片。为了保证操作的可靠性,我还特地定制了一个配备巨大按钮的快门遥控器。

拍摄中,我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I,搭配一只改口的尼康10.5mm鱼眼镜头,没有使用独脚架,更没有三脚架。至于最终采用的方法,你们也都猜到了吧,我是手持电动云台进行拍摄的!

后期制作的考虑

鉴于天空中的大光比环境,我全部采用了RAW格式进行拍摄,以期获得最大的宽容度和后期调整空间。回到地面后,我就展开了制作流程。

对于待拼接的照片,我会采用Adobe Lightroom进行前期的图像修饰,批量完成修正曝光、高光阴影的关系、降噪、去色边、锐化等操作。我没有工夫去对色彩还原做太多工作,但是建议读者如果有条件,最后能在这一步中顺带完成色彩校正工作,这对图像的输出效果极为有利。

在Lightroom中,为了充分利用RAW文件的信息,我会将图片做成若干个虚拟副本(虚拟副本是Lightroom的一个后期制作功能,能够将同一个图像按照不同的调节参数渲染输出—译者注)。针对每一个虚拟副本分别有针对性地调节亮部、中间调和阴影,这将有助于图片拼接。

图像拼接工作,我选择了PTGui软件(PTGui是Helmut Dersch公司的多功能全景制作工具的一个用户界面。Panorama Tools是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全景制作工具,但是它需要用户编写脚本命令才能工作。而PTGui通过为全景制作工具Panorama Tools提供可视化界面来实现对图像的拼接,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全景图像—编者注)。由于这里采用了虚拟副本,拼接将分组进行。针对不同的虚拟副本,我可以利用前一组生成的工程文件直接进行拼接。经过这一步的操作后,我就能得到若干个全景照片,有的高光合适,有的暗部理想。另外,我会利用Photoshop中的蒙版、通道计算等方法完成高光、中间调、阴影的合成。目的是扩展图像的动态范围,改善局部对比度,使之更加接近人眼的视觉感受。对于一些拼接瑕疵我也会用软件中的蒙版、图章等工具进行修正,让拼接痕迹彻底消失。

在图像输出前,我会进行锐化操作,这里推荐Nik Software推出的Sharpener Pro锐化滤镜。如果在不同的终端上看图,我还会进一步做色彩空间的变换以保证色彩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但在这里就省略了,因为拍摄时没有做色彩管理。

在阿尔卑斯上空

飞行当天,一个由9架飞机组成的飞行表演编队从瑞士小镇杜本道夫(Dübendorf)起飞了,我坐在领航机的驾驶舱内。这个编队首先飞向附近的苏黎世上空,在苏黎世湖上空做了一些特技动作,随后又飞往阿尔卑斯山脉。我在座舱内目睹了阿莱奇冰川、马特洪峰及其他几座山峰的壮美景象。我的目标是:不但要拍到飞行员视角的全景照片,更要拍到周围美丽的景色。

飞行前照例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查看当日的天气情况,尤其是空中的能见度信息。对行表演来说,能见度不能小于某个限定值,对于360°全景来讲,我当然希望能见度越高越好。天空中有些云彩对于拍摄是很有帮助的,不仅会提高画面的美观度,也会给拼接带来便利,总之,天气对行表演实在是太重要了。整个表演,编队展示了12组特技动作。在与领航员马丁·维特(Martin Vetter)上尉交流后,我们找到了最适宜拍摄全景照片的时机,然后在每个最佳时机到来之际完成拍摄。

水平飞行拍摄时,下方就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PC-7飞行编队的指挥官沃纳·霍夫曼(Werner Hoffmann)上校坐在前方驾驶舱内,负责操控整个飞机,我坐在他的后方—非常狭窄的副驾驶仓内。我们正飞往瑞士南部的Glarner山,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飞行员突然以接近70°的角度做飞升动作,这个瞬间的加速度达到了5g(1g=9.8m/s2),我甚至能感受到大腿中血液的流动。就在那个时候,控云台开始拍照。

第一张的拍摄位置很重要。我首先选择拍摄背对着自己的那部分,因为那里的山脉更加靠近飞机,否则拼接就会遇到问题。拍摄时,飞行速度达到了260千米/小时。相机固定在我抱着的Roundshot全景云台上,围绕节点旋转拍摄。我要用尽全力抱稳这个云台,否则节点的偏差将使舱内图片的拼接遇到很大困难。与别的全景照片不同,我所拍摄的这个题材包含了无限远的和距离很近的景物,为了保证远近都能够清晰就要将超焦距的概念铭记在心(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在距离镜头超焦距到无穷远范围内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清晰,而近于超焦距的物体都模糊不清—编者注)。

镜面飞行全景

PC-7飞行表演队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就是“镜面编队”表演,两架飞机平行于地面,上下相对,呈镜像状飞行,其间距仅有3米。我试图通过在下方飞行的飞机驾驶舱中拍摄全景来呈现一个难以置信的视角。通常,“镜面编队”持续20秒左右,就很快变为正常飞行。飞行员们在不同的海拔各做了一次动作,我也分别进行了拍摄,最后选出效果最好的一组用来拼接全景照片。越高位置拍摄的图片,越容易拼接,但视觉冲击力却越小,因此找到两者的平衡非常关键。

拍摄这组照片的操作环境可谓非常恶劣。飞行速度最大可达500千米/小时,加速度也可达6g,这时人的心跳可以达到每分钟180次。同时,身体也会大量失水,脊椎和颈部会有不适反应。而且,由于空间有限,我无法身着缓冲服来拍摄。缓冲服的作用是减弱反重力加速度,保护人体循环系统不过度受到外界冲击,保障心脑系统正常工作。

要知道,在“镜面编队”的表演中,作为一个坐在后驾驶舱的观众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还要抱着一个宝贝云台进行拍照。对于每次飞行,我都只有一次拍摄机会,不允许任何失误。在做动作时,上方飞机的驾驶员要紧紧盯着远方的地平线,下方的飞行员要向上看着上面的飞机,同时通过对讲机沟通,保持飞行距离以及编队姿势。

拍摄特技飞行表演的全景照片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能够身处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和他们一同上天、做各种高难度动作、通过对讲机宣泄飞行的感受,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与瑞士空军将士们的合作也非常开心愉快,没有他们的悉心帮助,我无法完成拍摄。这组照片不仅仅是摄影师的成果,更是团队协作的结晶。

上一篇:柯达MEDALIST:620相机的王者 下一篇:湿版与干版的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