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上海时装周观测记

时间:2022-10-27 10:11:42

上海时装周十周年了。恍然之中作为十年前的亲历者,才突然意识到这真是如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秀场位置从浦东滨江大道,到复兴公园,再转战新天地太平湖,其中也星点散布于一些时尚园区。似乎看到上海时装周的脚步从曲高和寡逐渐融入日常生活。这就是时装周的意义,一个时尚的普及者的使命。

也许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国际大牌已经见惯不惊,而在十年前上海时装周冠以国际的名号,确实充当着将国际时尚大牌引入中国的推手。2003年的Ferragamo、lanvin、Vivienne Westwood、Vivienne Tam、和Paul & Shark,2004年的Nina Ricci、Lagerfeld Gallery、Jean Paul Gaultier,2005年的Preen,2008年的Guy Laroche和Yuki Torii、2009年的Leonard。其中如Vivienne Westwood这样梅开二度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到了今年邀来Verawang做亚洲首秀似乎也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的惊人之举。当然可以看到国际品牌的比重在日趋减少,而给了更多本土原创设计师展示的舞台,这也是时装周的一大功劳吧。

说完国际大牌我们再来看看本土设计师。十年前,在那个国内时装设计大赛疯狂的年代中,上海时装周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支持中国原创设计师从窝里斗走向国际化的意识,那时候与英国驻上海总领馆合作推出“国内新锐设计师作品展演”,以及“激情英伦”时尚设计大赛。当时的年轻设计师享有与世界顶级品牌走秀的相同待遇,共享顶级秀场及秀导。经历十年的摸爬滚打,当年的中国年轻设计师们现在又在何方,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已寥寥。而每一年都有新的面孔则层出不穷。当然也有设计师逐渐放弃了这个展示平台,也说明了设计师的成熟度已经在多年的积累中有所提升,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

从形式上来看,上海时装从最初的政府牵头到逐渐淡化红头气氛,更多的是显现出商业因素,从奥迪到凯迪拉克,大走纽约路线。另外,时尚媒体也与此互相督促成长。今年北京的《BAZZAR时尚》组织的Vare Wang开幕秀以及《ELLE杂志》风尚大典交响呼应。从名人效应来看,front row从最早的政府领导等逐渐亲民路线,除了明星名媛们,今年还邀来世界知名博主Susie Bubble。时尚娱乐携手共同见证了明星的成长,十年前青涩的董洁还在为Paul & Shark走秀,今年则因婚姻危机红着眼圈接收采访。同时随着本土模特大举进军国际,近几年时装周的封面人物都换了中国的国际脸,实际上越来越倾向起用中国模特也是品位国际化的一种表现。

十年前上海时装周的宗旨是“为中国时尚产业真正融入国际时尚圈、为上海早日成为国际时尚中心城市之一而努力”。十年后这项夙愿似乎也初见成效。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尽管还与传统的四大时尚之都有明显差距,如果说差距还不如说是差别吧,毕竟这个中国特色是无人可企及的。上海无疑已经融入国际时尚圈,特别是从市场角度,随着国际奢侈品的大举入住,说不时尚都不可以!

当我们谈论上海时装周时,我们谈论什么?

对于赶赴国际四大时装周的中国模特或者设计师,大家欢欣鼓舞状,以为由此中国精神在世界上发光发热,也如此中国好像有机会可以输出点啥了,这算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集体吧。然而,自家在上海时装周,外模仍然是最高标准的走秀规格,这是从成本决定的。而在时装周的场外,无论复兴公园还是新天地,也没有那闹热非凡的明星斗秀,少了范冰冰、霍思燕等等这些个红唇烈焰,还真是寂寞。截至10月24日,巴黎时装周新闻百度62000条,上海时装周20800条。

所谓新锐

无疑,不管铺排多大的明星阵仗,扶持和鼓励中国本土时装设计师才是上海时装周的首要任务。从敬请大牌移驾这一招出,今年VERA WANG的面孔至少看起来更符合中国特色。诸多新锐或者陌生品牌,都有一个难读的外文名称,有些还特别在简介中强调它的外国血统,对于国际化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上海的一个特色。

新锐设计师被分为两大军,东华校友和法新时尚国际机构签约设计师。法新派设计师洋派十足,可是,那些似曾相识的构思,很难摆脱过度参考的嫌疑。而东华校友包括李鸿雁、张旭、李筱茗等,东华派的设计特色鲜明,基本上走的是文艺女青年的路线,对现代生活确实有些思考,像李筱茗的“慢生活”主题,通过简洁随性的设计风格诉求,而李鸿雁多年来一直反思中国的国际化与国际化中国的手法,喜忧参半,依然小众。文艺青年式的设计有例外、无用的马可做前驱,看起来可挖掘的空间非常大。

这种直身、素淡、唯心主义的设计理念虽然清新脱俗,却有着一种不近人情、性冷淡的孤独感。私体验固然是设计师获得灵感的重要手段,但沉迷于私体验却不能翻译成流通的时装语言,也是一个重大障碍。因为有意识地区别是时装的外相,其内里,还是要得到一种与世界融洽相处的方式。

所谓变革中的时尚

中国时尚的困难在于,大多数人追求名牌,可是并不相信时装会给生活带来新的理念。要通过什么方式,让更多的人明白,他们不管如何在时尚面前害羞退避,没有一个人可以生活在时尚之外,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时尚是风俗的预演。沟通问题,不仅是上海时装周意识到了,他们请来明星。而且还有很多致力于时尚产业的机构也意识到了。

野心勃勃的“中国时尚同盟”自成立之日起,高喊:“时尚宣言”(等于什么也没说)、“全球语境与中国价值”(到底要说什么?),今年是“变革中的时尚”(嗯?),同盟上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 4 家机构联合发起。意在通过消费层面进行流行趋势的对话,沟通大众对时尚的理解。

要怎么沟通?这是个问题。明星可以扭转这样的局面吗?初来乍到、满腹才华的原创设计师们如何有效作品?扪着脑袋国际化是否可以为中国的时尚带来希望?在本土与国际化艰难磨合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讨论那些与生活毫不相干的作品?

以上无论哪个问题,都没法在上海时装周上找到答案,更没法在“变革中的时尚”这样语焉不详的口号下摸到方向。

上一篇:用手机拍电影的时代到了! 下一篇:入世十年中国企业出口数据变化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