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盲校按摩培训班《按摩学基础》的教学

时间:2022-10-27 09:21:05

浅淡盲校按摩培训班《按摩学基础》的教学

摘要 《按摩学基础》是中医按摩专业基础学科,是按摩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于我校按摩培训班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如何尽快的让他们比较系统的掌握相关内容,我在教学中以全国盲人按摩专业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吸收相关流派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关键词 按摩学基础 教学 盲人培训班

目前我国盲人解决就业的最主要途径是按摩职业教育。就我校情况看,所有毕业学生经过学校的培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一部分学生过上了小康生活。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有限的按摩市场也吸引了许许多多健全人从业,使盲人的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盲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唯一依靠的是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才能赢得顾客(患者)的信任,才能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校自1992年开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以来,已毕业学生近300余人。他们进入社会以后,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服务社会,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同时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很多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按摩门诊,并且招收学徒,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我校盲人按摩培训班学制为一年,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个体差异很大:如文化程度的差异,有的是文盲,有的已中专毕业;年龄的差异,有的十几岁,有的已40多岁。如何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一定按摩技术,毕业后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残而有为的劳动者,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1997年我组教师承担了《城市盲聋哑学校初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部级课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全国盲人按摩专业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的办学经验,并吸收其它教材的长处,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盲人按摩培训之路。

现在,着重谈谈我校《按摩学基础》的教学。《按摩学基础》是中医按摩专业基础学科,是按摩专业必修课之一。目前我国手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技巧各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各家各派都把手法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手段。因此,手法的优劣与熟练程度就成为治疗疾病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

由于按摩培训班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如何尽快的让他们掌握相关内容,我在教学中以全国盲人按摩专业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吸收相关流派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本教材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易懂易学。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以后学习按摩各科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学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练功:包括全身功4式和手功18式

练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按摩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高度统一的职业。学生通过全身功的练习能增强腰力、腿力、臂力,进而增强体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手功主要考虑到学生视障的特点和从业要求,重点以增强他们的臂力、指力(特别是拇指力)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在此基础上突出力的持久性和强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身体上练习。充分体现了本功法的简便性和实用性。为了督促学生练习,还对部分功法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如手功中的“斜面俯卧撑”毕业时要求5分钟之内达到300次为合格,全身功中的每一式毕业时要求达到16分钟为合格。学生通过练功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工作中无谓的受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手法的治疗效果和工作能力。

2 手法:包括基础手法、部位性手法和各部常规性手法三部分。

2.1 基础手法基础手法是推拿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也能与其它手法结合运用。我们总结出了“推法、拿法、揉法、按法、滚法、颤法、动法、敲法”等八类。包括了统编教材中六大类手法中的重点手法。此“八法”是学习按摩技术的最基本手法,是按摩治病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以及如何适当的应用手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学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讲清楚每一种手法的定义、操作方法、要领和操作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之上又根据手法操作的不同部位和需要把基础“八法”细化分类成了110余种小手法,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如揉法可以分为:双手大面积揉、掌跟揉、双手掌重叠揉、拇指揉、前臂揉、鱼际揉、多指揉、拳揉等等。

2.2 部位性手法 部位性手法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应用一定手法、给予一定的刺激量,产生一定医疗作用的特定性手法。推拿医生掌握的部位性手法越多、越熟练,也就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常用的部位性手法有头面部的、颈部的、腰背部的等共计数10余种。

2.3 常规性手法 常规性手法是指在身体各部位进行的手法操作训练,是为临床应用打基础,是结合临床治疗的一般操作规范而总结出来的练习方法。该方法应用时既注意了单一手法的操作要领,又要练习多种单一手法在身体不同部位的配合应用,并且结合部位性手法和一些被动或主动活动。进行双手协调动作的训练,练习时,要反复强调注意身体不同部位的形态、功能、体表标志和肌肉组织的弹性、张力等不同情况,选择适宜手法和恰当的刺激量。本教材将全身分为头部、颈部、肩部、腰背部等15个部位,要求学生了解每一个部位的操作范围、熟悉体表标志、掌握手法的操作顺序和手法的操作路线。突出强调手法操作的准确性、条理性、流畅性和舒适性,即要做到:①手法力度要遵循先轻后重再轻的顺序;②按摩操作时治疗部位要先外周后重点,最后整体的平面顺序;③注意手法操作的以经络穴位为基础。把上述三者完美的结合,则整个施术过程既全面又重点突出,刚柔相济,充分体现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手法要求,达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的程度。

上述三个部分的手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既强调基础手法的重点掌握,又重视部位性手法、常规性手法之间的衔接、转化,要求变化流畅、自然无痕迹。当然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应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的手法训练,及时肯定进步,纠正不足,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他们手法操作的准确性、熟练性、技巧性,逐步做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

上一篇:《易筋经》与推拿 下一篇:试述拳(扌衮)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