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探析

时间:2022-10-27 08:16:48

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探析

联合国贸发会议分析指出,在过去15年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按绝对值计算,发展中国家外流的外国直接投资量从1980年的600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1290亿美元,在2003年达到8590亿美元。虽然发达国家仍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的十分之九,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显示了较高的增长率。1990年这一比例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7%,到2003年上升到10%以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呢?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如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主要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阐释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条件。这些理论基于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优势与动机,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尤其不能解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开展投资的现象。

针对这种新的现象,不断有学者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被列为世界上主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鉴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行为中的代表地位。本文将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案例,以理论为依托进行阐述。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20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士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和《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中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他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大规模生产中的现代化技术,而且来源于适合小规模生产的技术,且小规模生产中的低成本优势与母国市场特征的相似性等均可构筑对外投资优势。小规模技术优势主要包括:

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这种小规模技术在生产上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合小批量生产。我国就具有这种小规模生产的适用技术,如小批量的制造技术、多功能的机器设备等,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上海自行车集团在不断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在加纳创办了凤凰自行车加纳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5万辆;在巴西建立了两家合资企业,年生产能力50万辆。由于我国的生产能力和层次正好与当地消费需求偏好吻合,所以在加纳和巴西的直接投资取得了良好效益。

第二,种族和文化相似性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趋向于在民族、文化等较为相似的地区投资,进而形成民族特色投资。据统计,我国海外投资多集中在港澳、北美、大洋洲等地区,主要原因是上述国家或地区多是华人聚集地,进而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

第三,低价格和接近市场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采取低价营销策略,且投资集中于地理位置相近、生产条件相似的地区,并在获取生产要素、市场进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我国跨国公司为例,中国的跨国公司生产成本相对低廉,同时不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付出昂贵的广告费和庞大的管理费用,再加上派出人员的费用和出口设备、零部件相对便宜,使产品能以低价进入国际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这种小规模制造产品是中国跨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竞争优势。例如,中国在纺织、玩具、制伞、鞋帽等行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小规模技术理论强调的是,并非只有发达国家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而是应该更现实地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即发展中国家企业在不同产品、不同市场上可能比发达国家企业更具有优势,如民族产品、特色产品、发展中国家市场等。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从技术变动性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创新出独有优势出发,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行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吸收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活动,不仅是对发达国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而且使得此技术更适合当地条件,技术本身也由此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即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小规模、标准化和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但这种技术变动会使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更适合国内市场以及国外相似市场的供给条件与需求条件,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的适用性在我国许多领域的企业跨国经营中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领先、投资环境优越、市场容量巨大、投资机会也多。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获取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短缺的资金、设备等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抓住发达国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带来的机会,使我国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比如,我国在某些高科技研究领域,如航天技术、激光通讯、生物遗传工程等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有些科技成果国内产业化条件尚未成熟,产业化程度比较低。这些企业或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入股或与外国合作,在国外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就可以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不均衡理论

“不均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穆恩和罗伊在1993年和2001年提出并逐渐完善的。这两位学者认为,正是资源和要素方面的不均衡,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特别是向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他们指出,企业不仅可以因为其所有权优势对外投资,也可以因为其所有权劣势到国外投资。

第一,为了寻求市场。根据不均衡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是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劣势(如有限的市场份额)而引起的企业资产组合的不均衡。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缓和国内失业和社会矛盾,对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些发展中国家出于本国的经济利益,也相继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禁止或减少制成品的进口。而由于自然禀赋条件,以及经过几十年的深化改革和利用外资,我们的产业如轻纺、家电、电子、机械等部门的生产出现了总供给过剩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此时我国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绕过贸易壁垒,维持并扩大原有的出口市场。

第二,为了寻求恰当的生产要素供应。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建立跨国公司,企业不但可以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我国在自行研究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企业的研发投入有限,再加上科技队伍实力不强,故自行开发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在引进技术、购买技术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对先进技术的垄断地位,防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扩散,故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都采取独资方式,严格控制和封锁先进技术,在技术贸易市场更是无法购买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达国家政府对外资投资领域的限制较少,除尖端科技领域,一般的高新技术领域均可进入,因此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这一技术获取途径是最有效的。

第三,为了对竞争对手做出反应。目前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行业中存在着“第二名企业率先投资”现象。比如说,我国彩电生产行业中的康佳和TCL,它们先于长虹希望进行海外生产。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是实力较弱的、跟随型企业率先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呢?不均衡理论显然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由于企业常常是处于寡头竞争市场的环境之中,我们按照一般的寡头竞争理论,如果跟随者在领导者之后投资,他们就要考虑领导者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所以这时跟随者一般就会选择对外投资,来规避“竞争威胁”,减少自己的劣势;如果他们不进行投资,情况可能会更差。跟随者实际上是在通过其他渠道来克服他们在既定市场上的竞争弱点。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势力正不断向外拓展,他们开始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正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很多竞争优势,或者是可以弥补很多劣势,才促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跨国直接投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世纪里,这种势头将会只增不减。

上一篇: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整合发展 下一篇:保险企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