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土地流转链

时间:2022-10-27 07:26:58

慈溪土地流转链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规划先行、结合社保”,慈溪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土地流转链条。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规划先行、结合社保”,浙江东部沿海城市慈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土地流转之路,由此实现了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的命运也由大量抛荒转到被争先承包。

中介搭桥

慈溪的土地流转工作起步较早,1989年就制定了土地流转专门文件。随着慈溪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向工商业,许多耕地被抛荒。1999年,《关于鼓励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出台,一项关于“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措施推动了慈溪土地流转的跨越。

2002年,慈溪市20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89个拥有承包土地的村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自下而上、覆盖全市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自愿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就近与村服务站签订流转合同,他们不用负责土地承包结果,只需按合同规定按时领取土地流转费。村土地服务站负责将手中的土地集中进行公开招标,承包大户省去了挨家挨户谈判的麻烦。若流转范围超出本村,亦有相应的乡镇服务中心负责流转服务。

信息对称公开、一切按照合同办事,纠纷减少,土地流转效率提高。据慈溪市统计数字,仅2002年,慈溪新增流转土地达到6万多亩,放量到上一年的6.5倍。至今,慈溪每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均在1.5万亩以上。

项目带动

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南方小城,慈溪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6亩,而且分布较散,如何整合土地资源,形成大面积可承包的土地?慈溪市政府部门支出两招。

第一招,政府整理土地项目带动土地流转。优先选择已经打破地域界限的区域,规划建立土地整理、土地综合开发、土地围垦等项目,并配以各种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质量,形成大面积可以规模经营的优质土地;第二招,以产业化项目拉动土地流转。通过发展产业化项目,慈溪的农业产业链得以延长,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规模性承包土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实际操作中,慈溪将本市的产业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产业规划中限定某一区域是某种作物的产区,区域内的项目必须按照该作物的种植要求来进行开发。项目开发验收完毕,该区域还必须严格执行规划所限定的用途。

据慈溪市统计数据,慈溪现有10亩规模经营以上的土地31.6万亩,100亩经营规模以上的超过12万亩,正在流转的31.4万亩土地中,通过项目开发促成的占一半以上。

创新模式

中介服务和项目带动已经成为慈溪土地流转常用的方式,但是,慈溪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目前,慈溪的土地流转出现了三种典型的新办法。

第一是推行土地股份制合作,增加农民收入和经营积极性;再者实行“四统一”型规模经营,通过统一布局、供种、管理、销售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不流转亦能实现规模经营;第三尝试季节性土地流转,针对水稻主产区季节性抛荒的现象,在农闲时由规模经营大户集中种植一季小麦或早稻,种完后仍还给农户种植水稻,第二年再集中经营。

目前,慈溪正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场主以资金、技术等分别入股合作社,流转土地实行统一经营。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和保险费,农民还能在避免经营风险的基础上按期领取分红。

关于土地股份合作,慈溪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2007年9月,龙山镇山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通过公开招标,合作社统一将508亩耕地承包给了林洪水稻农场,由该农场实行集约化经营;逍林镇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则又有所不同:合作社对涉及到10个村海涂地进行股权设置,600多亩土地分成11股,由逍林镇和10个村各确定1股。

政策配套

不论土地流转以何方式呈现,慈溪市政府都积极关注农民和土地承包大户的利益,给双方以优惠和支持。

随着慈溪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对于土地收入预期增高,适逢土地流转合同大量到期,农民对于土地流出更加慎重。如何让农民放心流出攥在手心的土地?慈溪市实行了“承包地流转换保障”的政策,对二轮承包期内剩余年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性委托镇、村流转服务组织的并有书面承诺的农户,市财政给予每年每亩100元的养老保险补贴。土地被征用后,土地承包权属关系不变,劳动力安置等优惠政策也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土地承包大户,慈溪市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创建农户小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免费为规模经营大户提供贷款担保。目前,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到油菜、奶牛等10个品种,截至2008年9月,慈溪累计担保贷款达2.3亿元。此外,购买农机、搭建大棚、引进新品种,都能够获得补贴。

如今,慈溪农村土地已经大量实现规模经营,现代农业正快速发展:目前,慈溪已形成创汇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食草畜禽和花卉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2007年,慈溪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3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26元。

上一篇:江苏“大监督” 下一篇:叩问非税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