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真,美”

时间:2022-10-27 06:35:17

摘 要:思想品德课,学生既爱又恨,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期待的课,喜爱的课。

关键词:课堂环境;精心导入;真情实感;唯美课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很多时候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既爱又恨的,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期待的课、喜爱的课呢?

一、新――常变常新的课堂环境

我曾经专门做过这样的试验,对同样的初一学生上同样内容的一节课,课的主题《你真美》,课的中间有学生互动的环节,需要他们互相地进行赞美,开始的两个班级是按照最平常的座位来坐,学生的情绪总是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于是在第三个班级上课时我改变了这种传统的面对面的授课形式,模拟电视中的对话节目,把课桌全部撤走,学生围坐成一圈,自己也坐在学生中间,上课中时坐时站。这种围坐式教学使学生倍感新鲜和亲切,无形中也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而在第四个班级授课时,我则干脆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室,地上摆放着一个个的蒲团,学生席地而坐,这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因为全新的课堂环境,使他们愿意尽情地舒展自己、开放自己。

这里所说的课堂环境,其实包括了课堂硬环境与软环境,在改变硬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软环境的改变。就像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当伴随着课桌的撤走,学生的心理软环境得到了放松,而当学生一个个坐到蒲团上时,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心理状态。那么在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中,改变课堂环境是否轻而易举地就能做到呢?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一间教室里,可在两分钟内完全移动其75%物品。所以,这关键问题并不是麻烦与否,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要这么做。我们完全能做到根据思品课内容的需要,在课前快速地变换课桌椅的摆放,可以围坐一圈的,可以是摆成环形的。这样的改变可以成为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常用手段。

二、奇――诱人入戏的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为使导课激情有趣,要从“奇”入手:

1.导入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和真实性,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例子,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打开话闸。

2.导入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必须有内在联系,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

3.导入的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生活体验范围内或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否则不足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甚至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三、真――让真情溢满课堂

1.真心实意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用好教材。新课程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这样的教材观给了我们教师充分的创造自由,教材的延伸空间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思品课,本身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合起来,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情感教学。《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之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懂你》一课的教学设计修改中着力注入了“情感教学”的手笔,通过修改前后课堂效果的比较,我体会到思想品德要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实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进行激情渲染。

3.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激情四溢的课堂语言。一堂课的效果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老师饱含浓郁情感的话语,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四、美――留一块空间给学生

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对于我们思想品德课而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必须进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预设,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预设的同时也需要生成,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绝不是“按既定方针办”,而要动态生成,灵活开放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无”,畅所欲言,在这个思考、讨论、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情感实现了升华。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想我在这个环节中的生成性教学设计大概就是体现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一理念了吧。

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却不简单。以上仅仅是我对如何上好一节思品课的一点肤浅感受,权当抛砖引玉,正所谓教有教法,却无定法。愿我们的思品课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使我们的思品课堂成为学生倾诉、倾听、体验、收获的课堂!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上一篇:重视与激励学生个性成长的本能诉求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