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潜叶蛾秋季防治是关键

时间:2022-10-27 06:28:03

柑橘潜叶蛾秋季防治是关键

柑橘潜叶蛾是危害柑橘新梢的主要害虫,受害最重的夏秋梢,其危害率一般在80%左右,对柑橘生产威胁很大,今年柑橘潜叶蛾发生早、危害重。尤以在无干旱情况下,秋梢大量抽发,有利于其发生和危害。据调查,目前秋梢的平均受害率为75.5%。有虫叶率为34.6%,严重影响秋梢生长。近些年来,湖南省沅江市橘农已摸索出了一套防治潜叶蛾的方法,并在全市推广。

1 危害特点

以幼虫在柑橘嫩茎、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呈现白色的蜿蜒隧道,受害叶片卷缩或变硬,易脱落,一年中春梢受害较轻,在夏、秋梢发生期危害特别严重,尤以苗木、幼树上发生更多,影响生长和结果。被害叶片又常是柑橘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因潜叶蛾危害对叶片和枝条造成的伤口,更易导致柑橘溃疡病的侵入,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2 发生规律

从6月初的夏梢抽发开始危害,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的秋梢老熟,又以8—9月危害最盛。潜叶蛾成虫无趋光趋化性,白天多栖于冠内叶背和橘园杂草丛中,清晨和晚上8—10时活动频繁;雌蛾将卵产在嫩叶中脉两侧或嫩枝上,每叶产卵数14~20粒,幼虫孵化后蛀入叶片或嫩梢表皮蛀食危害,高温多雨利于该虫的发生危害。幼虫危害嫩叶、嫩枝后,使叶片硬脆而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影响树势和抽梢、结果。柑橘潜叶蛾一年发生7~10代,7—9月危害盛期,也是抽梢最多和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一代平均约13.5天。柑橘潜叶蛾的发生与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由于柑橘夏梢零星陆续抽发,食料丰富,加上夏秋季高温干旱适宜其繁殖,因此常在夏秋季猖獗成灾。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掌握在成虫低蜂期统一放梢,是防治的关键。掌握虫情,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避免经常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和杀伤害虫天敌,引起害虫再度猖獗危害。可以通过观察新梢顶部5片叶进行,当发现卵或低龄幼虫数量显著减少时,抹净最后1次梢,然后统一放梢。

3.2 抹梢控梢

潜叶蛾在老熟的梢、叶上不能取食,如果没有嫩梢嫩叶,则多数幼虫不能成活,自然减少了潜叶蛾的发生。6月份抽生的夏梢易加剧柑橘第2次生理落果,并有利于潜叶蛾的发生,故要在幼嫩时抹除。徒长的夏梢,除特别情况外,一般都不保留。7月份抽生的夏梢,生长较充实,次年可以开花结果并可抽生较强的春梢,以后形成骨干枝,可以保留。9月份以后发生的晚秋梢,因气温低、枝叶生长不充实,不利形成花芽,又易遭受冻害,而且为潜叶蛾提供了食物链,故要及早抹除。

3.3 统一放梢

为了减少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要在历年潜叶蛾发生的低峰期统一放梢。一般情况7月下旬到8月下旬,此期高温不利于潜叶蛾的存活,是潜叶蛾发生的低峰期,因此可在此期统一放梢。由于各地低峰期不同,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低峰期也不完全一样,要根据虫情调查,掌握其具体低峰期。即田间观察新梢顶部与叶片的虫情,当发现卵和低龄幼虫明显减少时,则是成虫的低峰期。这时应抹除最后1次零星新梢并结合施用1次优质的速效肥和迟效有机肥相结合的混合肥料,然后统一放梢。

3.4 保护和利用天敌

柑橘潜叶蛾的天敌资源丰富,保持和利用天敌一方面要搞好虫情的预测预报,尽可能减少喷药次数;另一方面必须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同时还由于寄生蜂等天敌多在上午羽化活动,所以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潜叶蛾的天敌主要有亚非草蛉、白星姬小蜂和一种捕食性蚂蚁等,果园生产上加以培植利用。

3.5 冬季清园

利用潜叶蛾以幼虫或蛹在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处越冬的特性,在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摘除秋梢(特别是晚秋梢)上的受害叶片,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次年越冬虫源,降低来年虫口基数。

3.6 化学防治

放梢时做好“一梢两药”工作,当梢长0.5厘米和新梢自剪时各喷1次药,由于发生代数多,潜叶蛾很容易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如有机磷农药、速灭杀丁、杀灭菊酯、灭百可等,原来对防治柑橘潜叶蛾均有特效,但现在各地反映这些农药防治柑橘潜叶蛾效果却很差。目前防治柑橘潜叶蛾最理想的是生物农药,如当前使用的有1.8%阿维菌素4000倍液,或20%克蛾宝2000倍液等。一般抓住在放梢后,在大多数芽长到一粒米长时喷第1次药,连喷3次,即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除上述农药外,还可选用2.5%水乳功夫20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80%敌敌畏800~1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6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25%万灵液剂2000倍液,连喷2~3次。注意在喷药时不同种类的药剂要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另外,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柑橘生产中使用。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应作哪些改变 下一篇:栽培果树秋施基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