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能氮,引领绿色肥料新方向

时间:2022-10-27 06:08:33

肽能氮,引领绿色肥料新方向

我国化肥工业总产值约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20%,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1992年以来,化肥产量平均年增长6.9%。其中,氮肥是我国产量最大、使用量最多、在农业生产中效果最突出的化学肥料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在大田作物上,氮肥利用率不足40%,在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上,氮肥利用率只有10%左右,不但养分损失严重,而且对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和江河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2006年,总理在视察河南农业工作中指出,一定要提高肥料利用率,打造绿色肥料,造福农民,造福子孙后代。

科技助推产业升级

随着人类对环境、健康的更高追求,农民对绿色环保、效用节约的新型肥料的呼声越来越高,氮肥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河南省科学院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集中雄厚的科研力量,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开发了多肽氮肥“肽能氮”新型氮肥,并以独创的技术荣获国家三项专利授权。

据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信科技)副总经理张卫峰介绍,“肽能氮”的重要成分“肽”,是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物质,可全面调节作物的生长状态,能起到提高作物免疫能力,抑制细菌、真菌繁殖的特殊功效。此外,“肽”以主动吸收的形式,将作物所需的营养快速输送到果实、茎秆、根系等各个器官,充分发挥其功能。

肽能氮是一种新型激活肥料和环保肥料,也是全球首创的高效肽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是普通肥料的2到4倍。有业内专家表示:“肽能氮的横空出世,领导了全球氮肥新革命,开创了肥料节能环保新时代。”

2007年12月,肽能氮甫一上市,就对氮肥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张卫峰笑言:“产品上市8个月后,就有厂家模仿生产相似产品。直到现在,在新疆,还有企业从包装到产品都在模仿我们。但产品能达到我们同等效果的,至今在市场上还没有发现。”

去年12月以来,东信科技依托河南省科学院强大的科研优势,先后在市场上推出了肽能丰等三款生物有机新肥料,公司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

张卫峰告诉记者,“做生物活性肽肥领导者,打造科技绿色肥料新坐标”是他们一直追求的产品战略。

新兴产品获得好评

3年多的实践证明,“肽能氮”系列肥料能使氮肥利用率从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大大提升农作物的吸收利用率。此外,肽能氮见效快、肥效长、提高作物品质和卖相、适用范围广等优势都逐渐凸显出来。

张卫峰补充说:“肽能氮可以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节,促进益生菌的繁殖,加强土壤的保水固肥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农户每亩地肽能氮的使用量只有尿素的一半,却可以增产20%~40%。”

“肽能氮是新生事物,推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农户转变观念,但总体来看,它的推广周期要比复合肥和尿素短很多。”张卫峰说,因能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让农民节约成本,且环保,所以东信科技产品上市后,赢得了农民的普遍信赖和好评。

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龙涧村党支部书记杜福来今年种了3亩西瓜,使用肽能氮以后,西瓜比用其他肥料的西瓜早熟10多天,且口感、颜色也好。他逢人便说:“今年用的肽能氮肥料帮了大忙,西瓜个头大,味道甜,价钱卖得也高。”河南省新乡县一位农民使用肽能产品后,高兴地向东信科技反馈:“我种的茄子,从6月5日可以采摘到9月5日,达3个月之久。并且口感发甜,色泽鲜艳,到农贸市场,总是第一个卖完。”

采访中,张卫峰告诉记者,新郑有户人家在新疆包了5000亩地,种植农作物。回老家探亲时,来到公司找到他,买了一些肥料样品,回去试用后效果很好,现在一直用公司的产品,并且还介绍给在新疆的其他朋友使用。

“专家服务”赢取市场

面对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为打造成行业的强势品牌,东信科技创新推广方法,采用“专家服务、示范带动”,逐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在河南省,东信科技实行县级制,县城有县级服务中心,乡村有示范店;在其他省份,东信科技则根据地区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分别实行省、市、县制。截至目前,东信科技的产品已销售到山东、江苏、湖北、新疆、陕西等省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有1000多个。

开拓新市场时,东信科技采用“示范带动”的方法“各个击破”。在当地选取典型的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大约200―300人免费试用产品。同时,公司聘请长期在基层工作、具备相当技术优势的农业专家为公司的科技特派员,让他们深入农村对公司试用农户做技术指导。

科技特派员按科学方法,指导农户合理使用“肽能”系列肥料,达到良好效果,形成固定客户群。然后,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扩大公司产品的推广范围。

“多年来,公司用‘效果换市场’的方法非常有效。”张卫峰表示,东信科技的产品在河南市场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0%,上周,公司又和吉林、甘肃两省的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企业发展任重道远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张卫峰坦言:“东信科技在发展中也走过弯路,让本来快速发展的企业伤筋动骨。”

2009年,因为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东信科技就让南方工厂代加工,但等产品发回河南时,施肥已到中期,并且产品中的磷没有时间放置发酵,直接用到了田间。加之当时大面积降温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小麦产量低,使农户对公司的信任度受到不小的影响。

“出于一份责任心吧,不想让‘肽能’肥料这么好的产品夭折,所以公司坚持了下来。”张卫峰说,“直到去年下半年,市场才逐渐恢复。今年公司又加大了招商力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值得张卫峰欣慰的是,前几天他带队到河南的两个地市考察,当地的商都告诉他同样的一句话:“相信东信科技会东山再起,对公司的产品越做越有信心。”

此外,管理体制、人才引进、宣传力度不够、资金配套难等问题也是制约东信科技产品畅销,扩大规模的瓶颈。但对于未来发展,张卫峰信心满怀,他介绍说,公司将多为商和农户考虑,充分利用优势,用时间换市场,扎实前进。

上一篇:大善大美柴小女 下一篇:安乐镇:“新型农民”启动现代农业新格局